一对“如父如子”被演成“基友一生一起走”,一路各种撒娇和好
注意:本文有剧透
《失孤》算不上是一部好电影,这话并不容易说出口。因为电影的题材容易攀登上道德的高点,尤其在国人看电影大多还停留在看剧情的阶段来说,一部呼唤社会关注关怀与人性良知温暖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应该得到赞赏。可是,从电视剧编剧转型而来的彭三源真的没有把这部电影拍好。
身为导演,彭三源至少有意识从整体基调去把控一部影片,她的出发点,是要把一个虐心题材拍得不苦逼。而最后在银幕呈现上电影也确实不像《亲爱的》那样走煽情路线。然而说感动,不是没有,却是感动着故事的原型本身,却是感怀着既成的沉重现实,感谢电影让更多人再次关注了拐卖儿童的社会问题和山东农民郭刚堂万里寻子顺带帮助七个家庭找会孩子的人间大爱,但就电影的触发而言,似乎没那么深。
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结伴而行的寻亲之旅。
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结伴而行的寻亲之旅,变成了一辆摩托车承载的“公路片”,各种“中国最美乡村”争相上镜。过程中两人嬉闹、争执、交心、负气,互动得充分却总显出几分做作。笔者观影过程中,好几次观众或笑场或唏嘘,脑洞大开笑话这一老一少的“基情”。别怪观众太不懂事,在人家讲严肃话题的时候做了不合时宜的联想,但演员的表演已经戳到笑点,也不能用道德绑架着观众强忍吧。
一辆摩托车承载的“公路片”,各种“中国最美乡村”争相上镜。
人物和故事框架是立得住的:三条线索,农民刘德华十五年跑遍全国寻找儿子;因为从小被拐卖而成了“黑户”的井柏然寻找亲生父母办身份证;倪景阳因为无法接受孩子丢失从发疯到自杀。三线并行交替推进,勾勒出“失孤家庭”的社会面貌,有人坚持,有人放弃,尤其是井柏然这这条线,算得上是整部电影中最为集中且起承转合分明的一个故事,他从被拐孩子的视角反哺了那些丢失孩子父母的撕心裂肺。
遗憾的是在整个电影对三条线索的整体结构把握没有掌控好,观影过程中的感受是前后完全脱节了。前半段着力刻画刘德华15年寻子,遭受重重打击可始终在路上。这样的“流水账”没有中心事件的支撑串联,完全沦为一种“状态”式的描述,每一个单一的场景要么风景如画,要么民风纯朴,无论是为了“儿子丢了找不找”而争执到大打出手的摩的司机,还是偷偷往地图里塞前的高速公路交警,各个单一事件之间没有关联,仅仅靠着“好人好事串烧”,故事显得松散而不抓人。即便有诸如寻子挨打这样激烈的戏份,也是好不容易入了戏,分分钟又跑出来了。
井柏然的寻家路是将这部电影的后半段撑起的主心骨,虽然演技浮夸得只能用“呵呵”表达赞美,但从剧情设置上来说,终于让半部影片有了连贯推进的感觉。而且,我也愿意表扬编剧在这个人物的设置时赋予了另一重的社会关照——《失孤》在满满正能量宣扬“让世界充满爱”的同时,唯独在这个人物身上保留了几分黑色幽默——因为是买来的孩子,家里已经有两个姐姐,所以井柏然饰演的曾帅一直是黑户。因为没有户口,他成绩优异也无法参加高考,没法坐火车飞机,未来也不能结婚,为此,他差点准备迎娶姐姐。而最终,依靠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以及同村同日两个小孩被拐卖的线索,终于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所谓近乡情切的这份情感,应该是影片中极为动人的一部分,如果有一个好的演员,也许一个闪躲的眼神,几步踌躇的步态就能牵动人心,可是小井同学做不到啊,导演只能给小井同学凑各种傲娇内心戏和空镜头。一对“如父如子”被演成“基友一生一起走”,一路各种撒娇和好,洗个车互相泼水欢笑绕车跑,海滩上一场为了打架而打架,吊桥边一句“你不要说自己是弃儿”莫名就爆发了冷战,火车站刘德华大吼一声“你要对我负责”直接引得影院爆笑,争执白热化之际又凭借一句“我饿了”一饿解千仇……这些互动的设置不仅不是让人感动的父子亲情,反而怎么看都觉得有哪里不太对。找到父母了还不忘撒娇“妈妈的长辫子没了”以至于认亲那段插入黑白长辫落地的镜头简直像插播鬼片。
热闹是可以衬托寂寞的,那什么歌里不是还唱么,笑着哭最痛。可《失孤》一条寻亲路上满满的善意却没有给刘德华多少表现内心脆弱的空间,而少了这份脆弱与茫然,乐观的力量也打了折扣。
许多人觉得《亲爱的》中张译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不止因为他从最热情乐观的牵头人到最终选择申报孩子死亡再生一胎的戏剧性转变,不止因为醉酒痛哭的激烈情绪,也因为深夜暗自偷窥黄渤家孩子的那份不甘与茫然。而导演太过在意自己“不想拍成催泪弹”的初衷,生怕一不小心煽情就流于俗套,于是每一个画面都精心考究着用光构图,尽可能地让画面美出几分匠心,在摄影教材上看到的各种构图范例在电影里都能看到;配乐也是浪漫的,管弦乐的悠扬与挥洒,好像每一个杳无音信的日子都没让人忘记阳光灿烂。
插播一句,个人觉得音乐是电影最赞的部分,配乐的作者是曾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白蓝”三部曲作曲的波兰作曲家普莱斯纳。全片的音乐不多,音乐也很少去凑情绪的当口,简洁克制而大方,灵动而不煽动,为整个电影增色。
刘德华的表现已经被表扬了太多次,可这的确是这部电影值得圈点的部分,个人觉得《失孤》算得上是刘德华近年来表现最好的一部电影,且不说造型师的功劳,从走路的步态都背包的细节姿势,刘德华都俨然像一个真正的农民。他也没有刻意往“土”里去演,毫不用力的那份自然令人期待明年他可以再度接受志玲姐姐“祝福的拥(请读第三声)抱”。
除此之外,《失孤》没有什么惊喜,无疑这部电影制作精良,诚意十足,可以作为一部关注残忍社会现实的电影,它没有触及最核心的痛点,对于希望与绝望的交替用一种浮于表面的阳光正能量轻描淡写,想要增加一些公路和喜剧的类型的元素也是束手束脚,东加一点花,西撒一点料。加上从电视剧转向电影导演第一次的新鲜感和对电影的那份“崇敬”,彭三源也和之前从电视圈转战而来的前辈们一样没能太好地把控和整部影片节奏不合的那堆抒情、象征空镜头,在整部电影叙述上显得凌乱而不得章法。
总之,《失孤》想把一个黑暗的故事讲得暖暖内含光,结果却是消解了残忍又没能点燃观众,成了两头不靠的尴尬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