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进口片在体制改革中被作为一种“鲶鱼”引入国内,它们也的确恰到好处地搅活了中国电影市场:促进一套成熟的档期体系逐步形成,将观众从家中沙发重新吸引到电影院里;它们的强大战斗力更迫使国内电影人集结优势资源,走上了大片道路。
十几年过去,中国基本站稳全球电影票房“第二票仓”的地位,进入中国的进口片在数量、质量和吸金能力上也都有了一定长进,但相比国产电影翻天覆地的变化,“好莱虎”近年却显得有点颓。
截止到12月27日,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432.28亿,比去年296亿涨幅近半;其中国产片占61.44%,进口片占38.56%,这是改制后进口片占幅首次低于40%,十多年来的最低点。并非好莱坞片商不作为,恰恰相反,今年是国外影人用功最猛的一年,34部分账片里有19部来华展开宣传攻势。无论多大的咖,无论什么影帝影后,都不得不坐上十多个小时的飞机,顶着雾霾向中国粉丝展露微笑,007和大表姐甚至同一天在北京出席各自的首映礼吸粉,跟好莱坞巨星握手、自拍合影已经不是幻想。进口片的票房也仍在增长中,21.4%的增幅比起中国影市迅猛的总票房增长速度(今年增长近40%)来说,脚步是放缓了。
但这些都是在进口片在现有的紧张配额和有限档期内创造的,胜败永远属于一时,今年随着习近平再次访美,进口片限额有了进一步松动的迹象,截至2017年的保护期也眼看就要结束(2017年中美又将有一次历史性的谈判,普遍认为中国电影市场2017年后将面临更大的进口片配额甚至会是全面放开),引进片又要摩拳擦掌了。他们绞尽脑汁想与中国主创合作,寻求更接中国地气的表达,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J.J.艾布拉姆斯等知名导演都盯紧了中国这块几年后世界影坛最大的蛋糕。因此,38.56%并不是衰败的句点,而是新的起点。
当然,假设面向好莱坞大片的大门真的全面敞开,我们也不见得会再像以前那样高喊“狼来了”。34部分账片基本已经是好莱坞六大的最强战队,今年数部国产大片已经充分展示了与它们对战的实力。目前进口片的确档期不利,但真要杀入五一档国庆档贺岁档的话,会谁胜谁败呢?恐怕六大也得掂量掂量。
好戏才刚刚开始。
或许可以套用今年姗姗来迟的批片《极速风流》里最后那段台词来形容国产片和进口片的关系:“智者从敌人身上学到的,比愚者从朋友身上学到的多。”鲶鱼还在努力游动,沙丁鱼也早已觉醒,如《速度与激情7》单片过24亿的票房,就已经将内地票房天花板首次拉升至20亿层级。正因为有这样强劲对手的存在,我们才有了《捉妖记》,有了《寻龙诀》,有无数个酝酿中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大片。未来,是国产片和进口片共赢的时代。
以下,我们一起来回顾进口片的2015成绩单。
注:数据来自艺恩,截至2015年12月27日,货币单位为人民币。
2015年进口片票房总体特点
一,进口片票房占比创十年来最低,首次跌破四成
截至12月27日,2015年国产片和进口片各取得265.59亿和166.69亿票房(年底最后几天进口片排片已少之又少,也无新片上映,而国产片仍在不断吸金),国产片占比61.44%,进口片占比38.55%,进口片票房比重在近十多年来创下新低。这也是自2002年改制以来,进口片票房首次跌破四成。
连续多年来,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比重被默许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线上,国产片票房要比进口片票房多一点似乎也成了一项不成文的指标。唯一的例外是2012年习近平访美,双方协定将进口片名额在原有的20部基础上再增加14部,这一改动直接导致当年进口片票房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反超了国产片票房。此后随着国产片的突飞猛进,2013年、2014年进口片占比又缩减回40%多的常规水平。
二,《速度与激情7》一支独大,比第二名多出近十亿
今年进口片票房排行榜前十位为:《速度与激情7》(24.27亿)、《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14.64亿)《侏罗纪世界》(14.21亿)、《碟中谍5》(8.70亿)、《霍比特人:五军之战》(7.66亿)、《终结者:创世纪》(7.25亿)、《蚁人》(6.72亿)、《末日崩塌》(6.30亿)、《火星救援》(5.86亿)、《007:幽灵党》(5.42亿)。能看到真正可称得上“现象级”的只有《速激7》一部,亚军《复联2》一下子就落差近十亿。
电影本身刺激的视效、系列粉丝的积累、优越充足的档期再加上主演保罗沃克的意外身亡引起的观众怀念情怀等因素一齐将《速激7》的票房点燃,首日票房超过北美,连创多项纪录,成为新的国内影史票房冠军(后被《捉妖记》超越)。回想2011年《速度与激情5》票房才2.58亿,中国市场真是爆发力惊人,难怪外国电影人这两年都纷纷跑到中国来了。这一奇迹也再次证明,传统淡季春季档或许将成为未来好莱坞大片的重要突破口。
三,好莱坞大片不敌国产大片,前十只占仨
年末几天《寻龙诀》等国产大片还在热映,票房排行榜的座次仍在不断更新。不过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票房前十名的英雄榜上,进口片只占了可怜的三个席位(《速激7》《复联2》《侏罗纪世界》),可见国产大片的吸金能力是真的崛起了。
今年的高票房阵营里,“好莱坞”不敌“华莱坞”的现象比比皆是。首先年度票房冠军宝座就罕见让于国产片,横向比较同样排位的电影,国产大片也更给力;再比如比较同类型电影,《小黄人大眼萌》《超能陆战队》等好莱坞动画巨头出品的新片票房远不如国产黑马《大圣归来》,改编自世界最著名漫画之一的《史努比》还不如低幼的《喜羊羊》系列第七部;此外还有以小博大现象,《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恶棍天使》等喜剧片轻轻松松就将一系列进口动作大片踩在脚下。
今年的进口大片也出现了若干次票房惊人惨淡的状况,施瓦辛格的《破坏者》、约翰尼德普的《贵族大盗》票房都只有2000多万,这一数字对很多粗制滥造的国产片来说都毫无压力。《安妮:纽约奇缘》占着宝贵的分账片名额,票房才300多万,局面不是“难堪”二字就可以形容的。
四,批片悲喜交加:好莱坞动作片哑火,“非美”夹缝求生
2004年电影局曾规定分账片中美国电影不得超过14部,“非美”电影要达到6部。但是到了近几年,分账片名额越来越不够用,还不够被几大好莱坞巨头瓜分,甚至出现若干好莱坞出品的电影假借“非美”名义占分账名额的现象,因此真正的“非美”小片基本只能走批片渠道。所谓批片或买断片,指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而国外片商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目的在于丰富市场,满足观众对外国电影的多样需求。
2015年批片据统计只有28部,比去年33部有所下降,总票房不到20亿,在整体前进的市场环境下只能说是原地踏步。在前两年刚刚出现《钢铁侠3》《敢死队3》等非常规爆点的情况下,今年的局势又令批片重新回落到捡残羹冷炙的地位。
今年批片里的所有好莱坞二流动作片全部哑火,施瓦辛格的《破坏者》、约翰尼·德普的《贵族大盗》、伊桑·霍克的《前目的地》、米拉·乔沃维奇的《幸存者》等票房都在 2500万以下,跟去年《敢死队3》的4.53亿不在一个级别;《极速风流》这样的奥斯卡级佳作也不意外地继续因姗姗来迟而无人问津。
不过批片不也是全然绝望,今年的动画片和“非美”影片给批片挣回了一些面子。日本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5.3亿,美国的《精灵旅社2》、法国的《小王子》也过了亿,跟分账片一样体面,当然它们在宣传上也确实没少下力气。
五,进口片依赖大城市,三四五线城市更爱国产片
统计数据表明,今年进口片票房的67.16%都来自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大城市人口对进口片的喜爱最明显(票房占进口片总票房的25.20%,而国产片该比例为20.28%)。相比而言,三、四、五线城市人民更支持国产电影,票房占国产片总票房的比例分别为18.89%、13.04%和6.69%,而进口片该数据分别为17.04%、10.05%、5.75%。
如今三四五线城市的票房是中国电影市场增量的主要来源,这与院线扩张、银幕数增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都有关系。在“小镇青年”成为国产电影观众主力军的趋势下,未来进口片能不能进一步开发新的观众群体呢?
为什么进口片打不过国产片?
一,与国产片相比,进口片总数量仍然很有限
相比国产片数量的几何级增长,进口片数量虽然也在逐步放开,但总体而言变动不大。我国自1995年起每年引进10部分账片,2001年加入WTO后翻一番变为20部,2012年中美双方曾签订《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将分账片数量扩展到34部(新增14部以3D、IMAX为主),除分账片外还有三十来部批片。
今年习近平访美签署《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细则尚未公开,据悉批片配额有望全面放开。有外媒报道称中影集团已经同意,将着手订立细则,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将甄选具有买断批片资质的发行公司。
但截至今年,进口片数量仍在继续执行2012年的标准,34部分账片、三十来部批片名额仍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有业内人士笑称抢名额如摇号。几十部进口片与几百部国产片较量,能拿下近四成票房仍证明了一定竞争力。
二,进口片档期分配存在不明朗、不合理之处
进口片比国产片更难挤进热门档期,热门档期在国外上映的进口片很难同步
进口大片曾助推中国电影市场形成成熟的档期制度,但如今它们已开始在各个档期上失守。这其中既是因为国产片数量和质量不断增长、对抗好莱坞实力增强,也有进口片仍未获得完全自由的施展空间、拿不到黄金档期、“同步上映”仍然较难实现等无奈原因。很多进口片临近上映仍迟迟不宣布开画日期,甚至见机行事主动避让国产大片,定档如同打游击。
以今年为例,第一季度国产片、进口片打了个平手,第二季度《速度与激情7》《复仇者联盟2》《侏罗纪世界》等好莱坞大片强势碾压了国产片,第三季度前期进入隐形的“国产保护月”后进口片销声匿迹,第三、四季度过渡期则出现进口片扎堆上映、票房普遍低于预期的窘况。
举个例子,《终结者5》8月23日上映,《碟中谍5:神秘国度》9月8日上映,《小黄人大眼萌》9月13日上映,《像素大战》9月15日上映,这几部都是被寄托了较高票房预期的好莱坞大片,然而档期相距太近,再加上自身口碑后劲不足,并没出现想象中的火爆局面,同期的《暗杀》《使命召唤》更是沦为炮灰。类似情况还有《绝命海拔》《花生大电影:史努比》《007:幽灵党》《火星救援》《饥饿游戏3(下)》,一股脑都塞进了11月。
而除了上映时间,档期也包括上映时长,引进片基本就是1个月下线。这里有一个国产片占优的更简单粗暴的例子:今年内地市场票房前两位,冠军《捉妖记》延长了上映时间,在院线坚持了两个月,亚军《速度与激情7》则是正常的1个月。
而因为分账片名额已到,今年12月在北美上映的超现象级票房大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被推到了明年1月,1月另有《神探夏洛克》大电影、《云中行走》《最后的巫师猎人》《通灵神探》等多部外片上映,可想而知竞争又很激烈。
三,类型、题材较单调,国内观众开始生腻
票房第二、三位的喜剧、爱情题材,在进口片,尤其是分账片中比较少看到
从1994年首部分账片《亡命天涯》算起,分账片引进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然而到了今天,我们会发现好莱坞大片已经在国内观众心中形成一定刻板印象,即便不看就已经能脑补个八九不离十:宏大震撼的视觉设计,扣人心弦的动作场面,的耳熟能详的明星阵容……然而这些昔日最能刺激到观众的元素如今看来已经不再新鲜,随便一部投资千万的国产片也能做到。
多年来,分账片都是以科幻、奇幻、动作、冒险、灾难、动画等几大主流类型的大片为主,靠视觉效果取胜,距离现实生活较远,主要吸引年轻观众。从今年《终结者5》《007:幽灵党》《蚁人》《饥饿游戏3(下)》等市场表现平平的大片来看,国内观众对这些知名系列的新作已经没那么大兴趣了。虽然这跟进口片配额限制有很大关系,不过今年好莱坞动作大片重叠,不少该题材影片票房也很惨淡,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下开辟新的题材呢?当然,对中国观众来说没那么接地气的外片在人文题材上不占优势,引进喜剧时也要有更多考虑,比如《安妮:纽约奇缘》就有点惨……
四,国产片总体竞争力大大增强
今年是国产片捷报频传的一年,不仅在票房上成果喜人,还为今后开辟了一个良好局面:题材空前丰富,多个类型取得突破,档期全面开花,一批新导演崛起,他们的作品叫好又叫座。
相比今年进口片的颓势,国产片似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总体竞争力大大增强。天时,占据最佳档期,《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等还获得延期特批;地利,国产片天生就在文化和情感认知上天然贴近群众,本土优势越来越突显;人和,国内从业者业务能力和经验积累都在变强,制片、发行、宣传营销行业步入正轨,影视及互联网巨头在电影制作和宣传上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不输好莱坞。
2015年好莱坞六大+狮门成绩单
今年34部分账片依旧几乎是好莱坞巨头的天下,只不过相比往年,座次排位又要风水轮流转一番。今年好莱坞传统六大制片厂和相对较新的狮门,在中国交出的成绩单怎样呢?
2015年进口片共计63部,来自“六大”和狮门的有30部,贡献票房约139亿,在所有进口片票房中占八成多,总体比去年略有长进。环球和迪士尼今年双双爆发,夺取了前两名位置。
一,环球强势领跑,一部《速激7》撑起半壁江山
今年环球影业在全球都出尽了风头,“你球”在中国依然拔得外片公司的票房头筹,在中国内地总票房达到了近46亿。仅《速度与激情7》票房就超过24亿,撑起半壁江山,将中国电影票房的天花板带入20亿时代。要知道,2013年“六大”在中国排第一的华纳全年总票房不过才20亿整。
高居国内年度总榜前列的还有环球的《侏罗纪世界》,14.2亿。此外《小黄人大眼萌》《绝命海拔》等也都破了亿。而据环球影业透露,2016年他们计划引进的电影包括《爱宠大机密》《乌龙特工》《谍影重重5》和《白雪公主与猎人》续集《猎神:冬日之战》等。
二,迪士尼坐拥宝藏,嫡系争气
迪士尼坐拥本部,而且近年来不断买买买,接连将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收至旗下,如同变形金刚合体,瞬间战斗力翻倍,今年共席卷票房33亿。上述三家旗下公司自带无限宝藏,用时髦话讲就是拥有丰富的IP资源,为老牌的迪士尼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例如今年就很见成效,《复仇者联盟2》《蚁人》《超能陆战队》三部改编自漫威漫画的电影都给迪士尼争了气,超级英雄电影在国内依旧很吃香。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口碑很好,但票房遗憾止步于一亿大关面前。卢卡斯影业的《星球大战7》正在全球创造无数票房神话,很快就要在1月初登陆国内市场,成绩有待观望。而依旧火热的漫威明年坐拥《美国队长3:内战》,11月的《奇异博士》不知何时进内地。《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星球大战:侠盗一号》《吹梦巨人》也有相当的关注度。
三,华纳、派拉蒙、福斯、索尼、狮门
如果说华纳的46亿、迪士尼的33亿形成前两个阶梯,那么华纳、派拉蒙、福斯则可以并列处于第三阶梯,三家在华年收入都在15亿以上20亿以下。再往下,索尼哥伦比亚总共才6.46亿,规模较小的狮门也不理想,三部片共收4.78亿。
华纳的《霍比特人:五军之战》过了7亿,是华纳在华票房最高的电影。然而架不住市场总体发展太快,两年前不到7亿的《环太平洋》还高居六大排第一的华纳的首席,两年后7亿在国产片里都算不上值得炫耀的成绩。《末日崩塌》也拿到了不错的6.3亿,之后的《木星上行》和《小飞侠:幻梦起航》都有点惨,《秘密特工》等有吸金潜力的片子没进内地也略遗憾。不过华纳无疑仍是最具实力的厂牌之一(前年第一,去年第二),今年赶上小年,明年他们有《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哈利·波特衍生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等大片。且华纳原国际部执行副总裁理查德·福克斯将在明年1月调任北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度有了提升。
派拉蒙仰仗《碟中谍5》和《终结者:创世纪》,福斯有《王牌特工:特工学院》和《火星救援》,索尼哥伦比亚有《007:幽灵党》,狮门有《饥饿游戏3》上+下和《分歧者2:绝地反击》,但这些影片在中国也没能创造什么票房奇迹。尤其在北美强势吸金的《饥饿游戏》系列,中国内地观众却似乎不太买这套外国青春科幻的帐。
明年,福斯有不少大片,《X战警:天启》和《死侍》超级英雄双出击(福斯仍在全力推动《死侍》在中国上映),经典科幻续集、Angelababy参演的《独立日2》+《冰川时代5》+电影版《刺客信条》都有一定竞争力。派拉蒙要指望《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和《忍者神龟2》,没有《变形金刚》系列的2016年,在中国依然要努力。索尼明年在内地有大卖潜力的片子依旧不多,《愤怒的小鸟》能否吸引观众?狮门主打应是周杰伦参演的《惊天魔盗团2》。我们期待他们的2016成绩单。
2015年进口片大事件
一,进口片限额有望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今年习近平访美签署《分账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细则尚未公开,据悉批片配额有望全面放开。有外媒报道称中影集团已经同意,将着手订立细则,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将甄选具有买断批片资质的发行公司。
二,前半年进口片票房占比反超国产片,全年却成十年冰点
今年进口片表现可以用先扬后抑来形容,前半年进口片占比略超50%,反超了国产片,上半年过十亿的都是进口片。不过到了下半年,随着隐形的“保护月”开启,进口片占比一路下跌,最终跌至改制后十多年来的历史最低点。
三,《速激7》首次突破20亿,超过北美本土
《速度与激情7》上映当天便打破了《变形金刚4》创下的午夜场票房纪录,随后迅速吸金,成为国内首部票房超过20亿的影片,上映两周仍能保持30%以上排片,每天5000万左右进账,最终票房24.27亿,超越了美国本土(3.53亿美元)。不过《速激7》的冠军纪录并没保持多久,很快就被延期下档的《捉妖记》超越了。
四,北美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头脑特工队》内地遇冷
今年许多好莱坞大片的成绩都远低于预期,最为明显如皮克斯口碑爆棚的《头脑特工队》,票房9722万,还不如《喜羊羊》《熊出没》等低幼向的国产动画续集,许多观众觉得“可惜”。《007:幽灵党》5.4亿,《小黄人大眼萌》4.4亿,《木星上行》2.8亿,《饥饿游戏(下)》2.2亿,也都没达到预想水平。《模仿游戏》5255万,《史努比》3665万,《小飞侠》2848万,《再次出发》2027万,《极速风流》1977万等好莱坞级或一流制作的电影票房都只有几千万,跟普通的中低成本国产片相差无几。这些除了不接地气等因素,多少跟上映时间也有关系。
五,《复联2》“渣翻译”引发网络吐槽
《环太平洋》《黑衣人3》《银河护卫队》的字幕引发网友“讨伐”之后,进口片翻译愈发引关注。今年《复联2》翻译中有多处翻译槽点明显,在网络上引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进口片翻译“全民捉虫”行动,《复联2》翻译刘大勇等也拿出台本,郑重回应了批评,引起多方意见不一的更多讨论。至此之后,下半年的多部大片,翻译都还靠谱。
六,11月成进口片最拥挤档期
进口片在占据不了黄金档期的前提下,在平时也开始对国产片或主动或被动地“避让”。但是每年34部分账片又是一定要上的,所以出现了进口片在很短的时间内扎堆上映、狂轰滥炸的局面。
比具代表的是今年11月,在这最后的上映机会里,《绝命海拔》《移动迷宫》《花生大电影:史努比》《007:幽灵党》《火星救援》《饥饿游戏3(下)》等数部好莱坞全明星大片都一股脑挤了进来。
七,《极速风流》延时两年多上映惊呆影迷
批片审批程序较为复杂,因此经常出现影迷早已通过其他渠道观看过的奥斯卡影片,次年才得以登陆中国大银幕的现象。今年《极速风流》比起美国本土的延期时间更是夸张到两年零三个月,许多影迷看见影讯后都表示震惊:这不是好久以前的片子了吗?难道拍了续集?
八,好莱坞导演、明星争相来华,花式宣传
随着中国坐稳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越来越多好莱坞大片导演、明星亲自飞赴中国出席首映活动,今年10月之后更是达到高峰期,并且方式越来越接地气。
007丹尼尔·克雷格和新任邦女郎蕾雅·赛杜携手来到北京,除了亮相电影发布会和首映,还参加了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甚至空降“双11”晚 会,跟马云玩了把同框。跟007同一天在北京赚人气的还有“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劳伦斯津津乐道地讲述了登长城和吃宫保鸡丁的经历。
紧接着《火星救援》又上映,11月的北京影迷也是太开心。雷德利·斯科特、马特·达蒙、塞巴斯蒂安·斯坦接受多家媒体甚至广大网红的采访,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昵称384的斯坦还开通了个人微博+做微访谈,实力刷屏,只能说这帮老外都太会玩了。
九、众多演员玩微博,一个比一个逗比
中国演员开微博早就见怪不怪,外国演员玩微博,还自己玩,还自己玩得特别有意思,就不多见了。而今年,就有至少三位歪果仁网友+灵魂段子手让我们印象深刻:上面说到的在中国玩得很开心的“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中文写得特别好的《霍比特人》“精灵王”李·佩斯和中文说得特别好(微博里的中文都是他自己……找翻译器翻译的)的《霍比特人》“矮人王”理查德·阿米蒂奇。我们期待更多微博上活跃的外国演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