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电影《生门》:希望能有不需要悲情宣泄的那天

在生日之际评论《生门》这样一部关于产妇的纪录片,是颇为奇妙的。我非女性,也非有陪伴生产经验的过来人,但不是有“生日就是母亲受难日”的说法吗?

影片剧照

在生日之际评论《生门》这样一部关于产妇的纪录片,是颇为奇妙的。我非女性,也非有陪伴生产经验的过来人,但不是有“生日就是母亲受难日”的说法吗?因此,这样一部电影,更能让我在哭得稀里哗啦之后,知晓母亲的不易与伟大。幸运的是,相较银幕上武汉中南医院那些在鬼门关挣扎过的女性,我被赋予的出生记忆颇为轻松(虽然这其中必有断章取义的夸张)——那一天,爸妈俩在影院刷了《冰海沉船》和《佐罗》两部片,然后妈妈肚子开始疼了,晚上8点,一个自由的射手座“卸货”了,被至今仍是邻居的接生护士提起并拍打了一下屁股后,一把尿浇到了她手上。也因这么两部进口片,我的名字差点被叫做“张冰佐”。

而纪录片中的这四位早产母亲以及他们问世或夭折的婴孩,可就真是一个个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生门》本身题材的特殊性,让其更算是纪录片领域中的“直接电影”。它源自1960年代美国的一个流派,强调摄制期的拍摄者和被摄对象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件发生,被摄者也因无暇顾及摄影机存在,而让成片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不影响、不干涉事件进程的客观性。

影片海报

因片中有一位急需筹到5万多手术费的产妇陈小凤,相信导演陈为军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会是:有没有帮助或至少考虑过帮助患者家庭,为陈小凤那个焦虑却无计可施的丈夫慷慨解囊呢?这几乎是那副秃鹫与将饿死非洲小孩的著名摄影照片之翻版,是客观真实记录常常面临的道德困境。导演团队选择了跟踪观察,让观众看到病床前的大男人一次次哭成泪人,看到他亲哥如何艰难地跑回湖北乡下,放下面子的去一家家敲门,将借来的一叠叠人民币带回武汉。幸运的是,钱筹到了,陈小凤止住了大出血并生产了,母女平安。

这则故事,可想而知能引发观众对医保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设身处地地联想,如果换成自己,又能怎样?我国不是有住院报销比例可达70%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吗?且每年需支付的保额极低,让无业并想给自己上一份医保的我,无比羡慕农村户口。可产妇陈小凤来自四川,异地就医并不能享受到“新农合”待遇,中央型前置胎盘、双胎、重症糖尿病的多重麻烦,又只能让中南医院名医李家福主刀,才有希望保住生命。更进一步的,观众无可避免地会把这一案例,拿来对比挑战了网民善心底线的“罗尔事件”,当你不是大V、不是网红、真正家徒四壁之时,能拿什么拯救亲人?

关于医患关系、关于社保现状、关于社会分层,这从来不该是电影工作者的专长和知识范畴,但因为纪录片反映客观真实的属性,导演也就得相应的、至少是得暂时成为这些领域的专家。电视台出身的陈为军,一直在拍摄题材上扎得深入,且善于选取牵动注意力的题材。如果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里的河南艾滋村,在控诉性的独立纪录制作领域并非有多特别,那么到了《请投我一票》时,他就敏锐地从一所小学的班长选举中,提炼出这个社会中草根民主的荒诞,看着片中孩子从小小年纪就学着拉票、贿选,观众会有着一种哭笑不得甚至对未来不寒而栗的情绪。

没能保住子宫的夏锦菊与医生护士合影

《生门》历时两年,在家属允许拍摄前提下,跟踪了40多位孕妇,最终选择了最能出故事、最具煽情能量的4位早产妇。除最能衍生到社会困境的陈小凤之外,还有剖宫产中既要孩子又执意保住子宫的夏锦菊,在生下或引产很可能不健全小生命之间纠结的李双双家庭,为赌保守邻里之口而赌命怀第三胎男孩的曾宪春。交叉进行着的四则故事,无一不在时时刻刻催泪。可不知是否为了需要情感宣泄的大众市场,片方还非得为这些本就情感充沛的产房故事,进一步配上煽情的音乐,甚至时不时旋一圈似直接挪用医院形象宣传片似的航拍,这就显得过犹不及了。当然,一方面医院给了最大程度的拍摄条件,产科主任李家福也算是一个上镜有故事的好医生,如若还试图表现让人不安的医患关系有点不现实;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该期望导演在一部生命礼赞的诗篇中,还分神说太多关系不大的事情。

影片海报

《生门》之中,观众确实还能看到我们的医保体系有多么不健全、社会财富分层现状是多么痛心无奈,重男轻女现象在乡村依然严重存在,这一切反倒更衬托出母爱的伟大。为陈小凤们而流的眼泪从来不是廉价的,可如果我们的社会能进步到不再有悲情的宣泄,纪录片会变得没那么“好看”吗?其实,关于生命的礼赞,从来都动人心弦。我想到一部关于婴儿出生和成长的纪录片《阳光宝贝》,选取纳米比亚、东京、蒙古和旧金山的四个婴儿,记录他们从娘胎出而啼哭,到爬行,再到一个个迎着阳光站立起的一年时间,让观众看到与世界的初接触,竟能如此温暖和心悸。

关键词: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