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电影《陆上行舟》35周年:不疯魔,不成活

在我心目中,德国新电影运动最疯魔的狂热分子有二,其一是每年拍四五部电影也不嫌累的工作狂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他被称为德国新电影的“心脏”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主演: 克劳斯·金斯基 / 克劳迪娅·卡汀娜

★地区: 秘鲁 / 原西德

★上映日期: 1982-03

《陆上行舟》35周年:不疯魔,不成活

在我心目中,德国新电影运动最疯魔的狂热分子有二,其一是每年拍四五部电影也不嫌累的工作狂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他被称为德国新电影的“心脏”,最终死于药物过量;其二便是追梦者永远绕不过的电影《陆上行舟》的导演沃纳·赫尔佐格,他被称为德国新电影的“意志”,至今还生龙活虎地践行着他的狂热。

1982年,赫尔佐格凭借《陆上行舟》在第35届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并赢得了最佳导演奖。时隔三十五年,每次重温《陆上行舟》所受到的震撼,依然不曾褪色。显而易见,戛纳评委会的这个选择旨在表彰那从始至终洋溢在《陆上行舟》戏里戏外的“导演万岁”的电影精神。

《陆上行舟》35周年:不疯魔,不成活

导演赫尔佐格在片场

那个拒绝任何好莱坞电影特效的赫尔佐格,拒绝任何欧洲古典主义美学的赫尔佐格,竟如此惊世骇俗地拍了一部送给所有电影的电影,甚至现实片场中拉的船都比剧本中要重了整整两倍。当影片中的那艘船在人力推动下开始慢慢移动时,所有曾经嘲笑赫尔佐格异想天开的声音,终于都可以闭嘴滚蛋了。正如他从始至终所笃信的,只要是他想拍的电影,就一定会拍成功,哪怕付出再大的牺牲都不能放弃。当然,任何那些试图以“神作”的眼光去观赏《陆上行舟》的朝圣者,同样是不成立的。这部电影如此真实而朴素,如此毫不在意技巧,如此虔诚地操持着梦想的重量,它只是需要被勇敢地拍出来,而并非为了被后人顶礼膜拜而存在。

有人曾说,在这个世界上,几乎还没有哪个艺术家像赫尔佐格这样有本事将风景从视觉上变得这么有说服力和富于艺术布局。《陆上行舟》中那片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有着宛如冷酷仙境般的天堂的质感。赫尔佐格将他的御用男主角金斯基放置于这片空无人烟的风景中,只有大自然的声响伴随着这个“将一艘船拖过一座山”的看似愚钝的梦想,一切都被安顿得十分和谐,仿佛人类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这份使命。

《陆上行舟》35周年:不疯魔,不成活

金斯基饰演的狂人菲茨杰拉德,要让大船穿过山林

金斯基在《陆上行舟》中饰演了一位痴迷歌剧的空想家,名叫菲茨杰拉德,这让我想到那个曾经写出过美国梦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家的名字。关于梦想,《陆上行舟》中的梦尽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梦,但同样都有着属于梦想的虚妄本色。片中的菲茨杰拉德经常无端做出一些令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尤其当他在亚马逊大剧院欣赏了世界著名男高音卡鲁索的演出之后,瞬间受到了震撼,继而萌生出要在秘鲁小镇上修建一座宏大歌剧院的疯狂念头,于是才衍生出这一段惊险刺激的“陆上行舟”的伟大旅程。

《陆上行舟》35周年:不疯魔,不成活

关于原始文明的电影我们已然接触过不少,比如前两年的《蛇之拥抱》。而赫尔佐格对原始文明的迷恋我们早已有目共睹,除了《陆上行舟》之外,他的前一部经典作品《天谴》(又名为《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同样展现了这种疯狂的迷恋。值得一提的是,两部影片都极力将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曝晒在光天化日之下,赫尔佐格从不虚饰,从不掩藏;但凡发生的一切,都必将赤裸裸暴露在南美洲雨林大陆的空气中。他的《天谴》中,印第安人编造了一个对冒险家和殖民者都颇为诱惑的黄金陆地的传说,将他们引入圈套杀死。杨德昌导演生前选过一份自己最爱的影史十佳,就曾把《天谴》列入第一名。想来,生性视电影为精神食粮的杨导一定深爱赫尔佐格这样倔强的灵魂。

新大陆一旦被发现,殖民者便永远层出不穷。于是,《陆上行舟》依然逃不开这种高度文明与原始蛮荒的可笑对峙。然而,赫尔佐格又戏剧性地安排了一个关于白色神器的传说,印第安人又一次凭借神力赢得了战役,他们帮助菲茨杰拉德把大船拖过了山。当大船顺利进入湍急的河流的那一刻,游荡在原始丛林中的鬼魂真正得以平息。或许,赫尔佐格从不否认南美土著史濒临灭绝的事实,但至少他从灵魂深处相信,总有一些神迹时刻还会时不时地发生,就像他相信即便当年金斯基死了,但重振旗鼓的他还是能继续拍电影一样。

关键词: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