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好莱坞 / 正文

《寄生虫》斩获奥斯卡的背后,韩国“准备”了70年(2)

李美敬是三星创始人李秉喆的孙女,也是韩国的娱乐“教母”,CJ集团更是如今韩国娱乐产业背后的重要推手。可以说如果没有李美敬的人脉和大力推广,《寄生虫》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这一年,“韩国最野蛮的军事领导者”全斗焕上台之后,开始放松各项电影政策,并于1984年第五次修订了《电影法》。这意味着电影业的许可制被登记制所取代,准入门槛降低,自由制作成为可能。同时电影的制作业务和进口业务分离开来,原来少数电影制作公司垄断韩国电影的局面被打破。

学者们普遍认为,全斗焕放松对于电影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民众的注意力、降低各类政治事件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实际上,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全斗焕政府还开始推行3S(性,银幕,体育)政策,解禁了午夜剧场,正式放开了对于情色影视内容的管制。

剧本作家沈山曾写道:“对于忠武路(有大量拍摄场地),全斗焕政权给予的礼物是放宽对情色片的审查。托他的福,1980年初中期,突然开闸泄洪的情色片使电影院生意兴隆。当时还是大学生的我们,处于一种奇怪的生活状态。白天,我们向全斗焕的暴压政治投掷石块;晚上,跟着全斗焕自由化政策的统一步调,坐在影院里,一边咯咯地笑一边看廉价的情色片……”

5

《请回答1988》中的情色电影院

从内容创作的角度来说,全斗焕政府的策略其实是在压制正常的内容表达,进而希望用一些文化垃圾来麻痹大众,是韩国电影史上并不光彩的时刻。但必须承认的是,这样的策略变相给了原本开始走向低迷的韩国电影以喘息之机,而同一时期的另一项政策,则为韩国电影的启蒙播下了新的种子。

全斗焕执政时期,除了3S政策等,进口片也成了其工具。

1986年,韩国第六次修订《电影法》,为进口片的全面开放奠定了基础;1988年9月,联合国际影业(派拉蒙和环球影业的合资公司)的《致命诱惑》在韩国影院上映;随后,大批好莱坞电影和中国香港电影开始抢滩韩国市场,数量从1985年的30 部上升到90年代中期的每年300部以上。

6

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致命诱惑》

进口片的无限开放,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毫无疑问,大批优秀电影的进入,大大滋养了韩国的年轻创作者们。奉俊昊等众多如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韩国导演,很多都是在好莱坞电影和香港电影浸润下长大的386世代(1960年代出生、1980年代成长的人们),他们没有关于日本殖民的记忆,直接接触现代的西方文化以及香港的电影美学,对倾泻而来的大众文化有极高的认同感。

在拿到今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杯时,奉俊昊说自己一直深深记得年轻时学电影时的一句话,“The most personal is the most creative”,而这句话正是来自坐在台下的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奉俊昊说从自己接触电影开始,就一直受到马丁·斯科塞斯的影响。

7

马丁·斯科塞斯对台上的奉俊昊竖起了大拇指

不论是出生在50年代的李美敬,还是出生在60年代的奉俊昊,都称自己为“好莱坞儿童”。李美敬年轻时看的都是《巨人传》《教父》《音乐之声》这些经典的好莱坞电影,那个时候她就意识到“韩国没有自己的内容”,但她同时也在想:有一天,要让韩国的内容也被全世界看到。

1988年全斗焕下台后,韩国文化环境进一步放开,不久后电影创作逐渐迎来真正的春天,许多创作者、从业者的热情也被大大调动了起来。

韩国产黑帮大片《将军的儿子》于1990年播出,创下韩国上座率纪录,也顺势开启了韩国的大片风潮。而很多善于分析和观察的独立电影公司年轻企划人员登场,则使韩国电影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启了“企划电影”时代。

企划电影也就是制片人中心制电影,制片人先通过企划案吸引投资者,再联系导演制作电影。1992年,直率探讨婚姻生活和性的《结婚故事》,成为了韩国史上首部企划电影,该片也是当年韩国地区票房最高的影片。

8

韩国史上首部企划电影《结婚故事》

80末-90年代,是新浪潮导演和新世代导演的舞台,在中国内地第五代导演开始活跃、中国台湾涌现了电影新浪潮运动后,“韩国电影新浪潮”也于80年代末兴起——在录像机的普及、电影制作教育的规范化等因素的推进下,韩国的创作者们比前辈更善于运用电影语言,带来了社会批判意识和创造力兼备的创新浪潮。

在当时,韩国影坛出现了一批以朴光洙、张善宇、郑智泳等为代表的,极具个性有才能的新人导演,给韩国电影带来转机。而到了90年代后期,很多后新浪潮时期的新世代导演则复合了现实主义和类型片的特点,因更能满足大企业对类型片想象力的要求,站在了时代的中心舞台上。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