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80后导演行不行? 年轻电影人如何在这个时代突围(3)

无论在任何年代,总有年轻导演不断涌现,经过大浪淘沙,才知道谁会成为将来的中流砥柱。我们选取七位国内80后导演,看看这些年轻电影人一路以来如何成长,又如何选择。

忻钰坤作品《心迷宫》《再见,在也不见》

据悉,影片《再见,在也不见》已进入后期阶段,说到新片计划,忻钰坤透露,即将拍摄的故事发生时间是冬天,故事发生在北方的一个小城镇中。影片是悬疑、动作片,也将会登陆院线,顺利的话,预计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开机。

从独立电影圈走出来的忻钰坤,对自己的定位清晰,但也认定现实的竞争是残酷的,“导演们不断的更新换代,市场淘汰率也很快,一个导演可能有两三部片子不ok就会被刷下去,但也不断有新导演在上来。”

易小星:绝不甘心只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作品时光网平均分:暂无

我想安静的当一个美男子——叫兽易小星《万万没想到》

从做土木工程再到到互联网视频,从一个业余爱好者单打独斗到身兼监制、导演、演员多重身份拍摄电影的“美男子”,易小星花了10年时间,他制作的网络剧《万万没想到》一个成为了现象级的产品,捧红了白客、孔连顺等诸多草根演员,“我叫王大锤,万万没想到……”、“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早已成为了网络金句。

《万万没想到》也将于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年初登陆大银幕,易小星也渐渐向着人生巅峰迈进。

2006年,头戴“兽”字面具的叫兽易小星,开始在网络上引起了关注,这时候他还只是在工作之余制作一些恶搞短片,直到2011年,他下定决心,辞掉了土木工程师的工作,来到北京打拼,与其他两位合伙人创办了万合天宜公司,在《万万没想到》之前,他还制作了《小强快跑》、《大村姑》等一系列的微电影。

易小星从没想过《万万没想到》可以火成这样,开播一周年时,总播放量破十亿,第二季广告收入就超过了3000万。“万万”转身成为一个超级IP,在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多重身份的易小星,《煎饼侠》的成功带来刺激

《万万没想到》发布会

说到《万万没想到》大电影,教授说剧本已经改了19稿,他对这件事非常慎重,要么一鸣惊人,要么干脆别做,“一方面是对得起优酷,一方面是对得起黄建新导演对我的信任”。

易小星说,做一部大电影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来做网剧利润会更多,但《万万没想到》作为优酷土豆集团旗下合一影业的主控项目,在《煎饼侠》的刺激下,被寄予厚望,他一点都不敢马虎。

易小星说,他们在网络剧上使用的5毛钱特效绝不可能拿到电影院使用的,他必须急速提升自己技术水准的判断,身为监制的黄建新导演也给出了许多意见,从特效指导到美术指导,到摄影指导,对于画面呈现的技术人员相对网剧而言大换血,就是为了达到商业电影的水准。

面对外部的质疑,叫兽早已做好准备,毕竟网络剧永远是网络剧,而电影肯定有个完整的故事,然还没有成为完全真正的电影人,他已经感受到了电影的魔力。

易小星经常强调,当初做那么多年的土木工程师,对自己是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学会管理团队,与人沟通,“不要担心你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是要担心你学习的时间不够”。

华语电影80后导演部分名单及作品

相比于内地的青年导演,香港、台湾的新导演或许就没那么幸运。香港的导演们要在片场摸爬滚打多年,才有机会从副导演升到导演的位置。并不是谁都像麦浚龙一样,可以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像今年的港产新片《暴疯语》和《冲锋车》的导演李光耀与刘浩良,都是打拼多年才有了拍处女作长片的机会。

李烈(台湾著名制片人)、叶如芬(台湾著名制片人)、饶紫娟(台北市电影委员会总监)等一批专业人士作为幕后推手,让台湾的青年导演有片可拍,此外,辅导金也是年轻导演们的救命稻草,只是数额并不大,投资还得自己去找。

除了两岸三地,像新加坡、马来西亚也出现了一批导演,曾凭借《爸妈不在家》拿到金马奖最佳影片的陈哲艺就是代表人物。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关键词: 电影人 导演 时代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