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第三届全球编剧创作峰会在澳涞山庄启幕

近日,全球编剧创作峰会在享有“中国最美山庄”美誉的澳涞山庄盛大举办,按线上线下形式。此次峰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知名编剧、影视行业专家、资深制作人以及学界代表,旨在搭建一个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编剧创作领域的前沿趋势、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为全球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峰会首日,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主办方代表在致辞中表示,编剧作为影视创作的核心力量,其作品质量直接影响着影视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当下多元文化交融、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举办此次峰会,希望能够促进全球编剧之间的思想碰撞,挖掘更多优秀的创作灵感,推动影视创作迈向新台阶 。

随后,多位国际知名编剧先后线上进行主题演讲。来自好莱坞的资深编剧约翰·史密斯分享了其在商业大片创作中如何平衡剧情逻辑与观众期待的宝贵经验,他通过剖析多部经典影片的剧本结构,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线和塑造立体丰满的人物角色;欧洲著名编剧安娜·科娃则结合自身在文艺片创作中的实践,探讨了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叙事视角,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光辉,引发了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AI与编剧,谁是第一作者”为核心命题”“人工智能对编剧行业的影响”等热门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当人工智能的代码敲开影视创作的大门,第三届全球编剧创作峰会成了这场“对话”的第一现场。峰会瞬间点燃了行业对创作本质的深思。著名导演兼编剧胡雪桦、北京电影学院刘德濒教授、《当代电影》社长皇甫宜川、编剧赵琪等“掌舵者”们围坐而论,从AI生成内容的法律权属,到人类编剧不可替代的情感穿透力;从传统创作模式的解构,到人机协同的全新可能,每一次观点碰撞都在为行业变革校准方向。

这场思辨中,共识愈发清晰:AI是高效的“创意助手”,能在数据海洋中提炼灵感、搭建框架,但人类编剧对人性幽微的洞察、对时代脉搏的感知,才是故事真正的灵魂。未来的剧本里,将既有算法的精准,更有人性的温度。而峰会设置的剧本工坊与项目创投,恰似为这场“人机对话”铺设的实践跑道,让纸上的创意更快落地成银幕的光影。嘉宾们各抒己见,观点精彩纷呈。

适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峰会还设置了特别环节:王兴东创作50年启示暨编剧在全球电影产业中的地位与价值研讨会。澳涞坞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王海歌、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中国电影制片人学会理事长焦宏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荣誉会长章柏青、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斌、著名编剧赵琪、著名导演胡雪桦等出席研讨会,并就当下编剧地位和价值存在的问题纷纷发言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张宏森、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为研讨会发来贺信。

此外,峰会还设置了青年编剧孵化计划环节,为有潜力的青年编剧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青年编剧们通过现场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展示剧本片段,与资深编剧和制作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多位行业大咖对青年编剧的作品进行了专业点评和指导,并表示将对优秀作品给予资源支持和孵化机会,助力青年编剧成长。

此次峰会选址澳涞山庄,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澳涞山庄不仅自然风光优美,森林覆盖率高,是绝佳的创作灵感源泉,还在影视产业方面积极布局,拥有澳涞坞短剧影视基地等产业配套设施。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澳涞山庄的独特优势,为与会者营造良好的创作交流氛围,同时也推动澳涞山庄成为全球影视创作的重要聚集地 。

全球编剧创作峰会的成功举办,为全球编剧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合作共赢的平台。未来,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相信此次峰会所凝聚的智慧与力量,将推动全球编剧创作水平不断提升,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陈生)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