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长春国际影都举行。论坛旨在聚集新力量电影人、行业代表和各地方电影管理者,深入探讨电影业的变化趋势和历史机遇,形成行业共识,为中国电影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做好思想动员与精神准备。
论坛现场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21天来,迅速以黑马之势成为暑期档现象级作品。不仅票房成绩仅次于《南京照相馆》,位列档期票房亚军,还刷新了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跻身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影片以《西游记》中的无名小妖为主角,以“小人物的英雄主义”为精神内核,加之精良的东方美学制作及精准的情绪价值传递,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重突破。
导演於水、总制片人李早先后发表演讲
在23日上午论坛的第二轮演讲环节,该片导演於水和总制片人李早介绍了此次创作的经验和体会。“一要有好的故事”,於水的演讲开门见山,“故事好看是把观众吸引进影院的核心元素。在创作之初,我们凝练出‘四个小妖假扮唐僧师徒去取经’的一句话故事梗概,希望用这句话勾住观众,并留足喜剧的创作空间。同时这句话有很强的宿命感,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他们能够取到真正的经书。”
“悲情的力量会给这个故事增加厚度和思考。在角色的塑造上,强调反差感和喜剧性,让这四个角色依次构建出从现实主义者到理想主义者的连续光谱,并且设计好每一个角色的人物弧光,让观众真正信服这些角色的变化和成长。”
於水导演
“二要和当代的观众产生共鸣。”於水接着说道,“讲述普通人自己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文艺创作中的重要类型。就这部《浪浪山小妖怪》而言,我将其称作‘神话现实主义’。在我看来,动画这种形式天然具有间离感,它离现实很远,又在神话的外衣下讲述现实的故事,这种结合往往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动画片更接地气,成为与我们自身有关的故事。”
“三是美术方面的创新。动画艺术的表现力非常强,其多元性远远不止于我们常看到的这些类型,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我们这次在视觉上也做了创新,本片的美术风格经历过多次迭代和升级,比如在画面上追求中国画的笔墨意蕴,大量留白、晕染等传统技法,同时也保留了西方绘画的光影、透视的结构等特点。既保留了适合视听语言发挥的写实性,也呈现了国画写意的特征。在角色造型方面也借鉴了很多连环画的绘制手法,诸如戴敦邦、刘继卣等大师的白描技法,力争在造型风格上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
电影剧照
於水在发言的最后,也谈了自己对当代电影创作的看法。“不得不承认,短视频的出现确实对电影有很大冲击,它在潜移默化地重塑大家的观影习惯,大众的注意力明显呈现出变短的趋势,这对于体量大、时间长的艺术形式都会是巨大的挑战。观众对影片的信息量、节奏、情感浓度、娱乐性都体现了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我仍然坚信院线电影不会衰落。当‘短’成为常态,‘长’反而会变得稀缺,而稀缺性决定价值。在当下,电影院可能是为数不多能够让观众在两个小时以内不间断、不快进、不看手机,完整欣赏一部作品的场景。只要电影作品能够与时俱进,在娱乐性的基础上不忘艺术价值,让观众欣赏完之后有回味思考的空间,找出与短视频的差异性,体现出长故事的价值,电影行业就一定能走出自己的光明大道。”
电影海报
作为《浪浪山小妖怪》出品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代表,李早表示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中国动画也迈入了新百年的征程,“回顾上美影的创作历程,前辈们开创的中国动画学派,将水墨、剪纸、皮影、戏曲等传统艺术瑰宝化为了银幕上的东方美学传奇。在我们以当代视角解构经典时,是希望让创作能够更加贴近观众的心灵。今天我们这一代动画人的使命,就是让这份独特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