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剧 / 正文

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即将启幕:构筑行业新生态,引领产业新未来

为引领行业迈向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新阶段,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与红果短剧联合承办的“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将于9月22日至24日在郑州隆重举行。

IMG_256

本次大会以“创新·融合·发展——共筑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旨在搭建全国性的高端行业交流平台,进一步壮大郑州“微短剧创作之都”的集聚效应,推动微短剧产业资源整合与生态共建,为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IMG_257

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作为国内微短剧领域的顶级盛会,将汇聚行业核心力量,包括广电总局、河南省及郑州市领导、各省区市广电系统代表、微短剧头部平台企业、制作公司、创作人才及专家学者等500余位嘉宾,共商微短剧发展大计。大会设计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旨在全方位展示行业成果,深层次探讨发展趋势,多维度促进合作交流。

9月22日:产业考察与交流

大会首日将组织参会嘉宾实地调研郑州大志影视、空港聚美等微短剧拍摄基地,通过深入一线了解郑州产业生态。这些基地搭建了多场景空间,让剧组无需频繁转场即可完成多样化拍摄,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参观过程中,嘉宾将亲眼目睹微短剧拍摄的全流程,与一线创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感受河南微短剧产业的活力与创新。

9月23日:大会开幕式暨主旨演讲

上午举行的开幕式将是本次大会的重头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相关领导将出席并致辞,同时进行动画短剧相关内容发布,这被视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河南省广电局将举行“大河之南·精品短剧”颁奖典礼,表彰过去一年在微短剧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品和人才,同时发布河南微短剧拍摄取景地图谱,为全国剧组来豫拍摄提供权威参考。

郑州市将进行微短剧行业推介,全面展示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的成果与规划。红果短剧将启动“果燃计划”播出伙伴仪式,这是一项旨在扶持优秀创作人才和项目的计划,预计将吸引全国众多创作团队参与。大会还邀请了头部平台负责人、央媒代表及名人艺术家分享行业趋势,这些演讲将从不同视角剖析微短剧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为与会者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9月23日下午:深度研讨会

下午设立的三场平行研讨会将分别聚焦漫剧、机构、创作者三个维度,深入探讨动画微短剧内容创新发展、精品短剧生态构建与未来、短剧创作的趋势与品质升级等关键议题。这些研讨会由业内知名专家主持,采用主题发言与圆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鼓励与会者充分交流观点,碰撞思想火花。

9月23日晚:点映晚会

晚间举行的点映晚会将精选2部优质微短剧进行放映,这些作品代表了过去一年微短剧创作的最高水准,涵盖不同题材和风格,展现行业最新成果。点映结束后,主创团队将与观众互动交流,分享创作心得与幕后故事。

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大会将实现政策解读、趋势分析、经验分享、资源对接的多重功能,成为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与会者不仅可以获取行业最新动态和政策信息,还能结识业内伙伴,探索合作机会,共同推动微短剧艺术创新、商业模式与产业边界的拓展。

IMG_258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扎实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政策体系,河南已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微短剧产业发展的“重镇”。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省微短剧相关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播出平台3个,建成有一定规模的拍摄基地15家,吸纳固定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初步形成了创作、拍摄、制作、播出、衍生开发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IMG_259

河南微短剧产业的崛起,既得益于其天然的“成本洼地+人才高地”双重优势,也离不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积累。在交通方面,河南拥有“米”字型高铁网络和新郑国际机场,极大便利了全国剧组的跨区域拍摄,可实现“朝发夕拍”,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在人才方面,河南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全省普通高校超过140所,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为微短剧产业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值得一提的是,许昌鄢陵县为全国影视行业输送了80%的灯光师,而郑州更以“竖店”之称吸引全国编剧、导演、演员等相关人才聚集,形成颇具规模的“郑漂”一族。

内容创作资源方面,河南同样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河南拥有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可供挖掘的题材丰富;另一方面,河南现代城市发展、工业遗址、山水景观、红色历史、乡村振兴等多元场景,为微短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取景资源。此外,河南还是网络文学大省,网文作家数量与年度新增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为IP孵化与内容开发提供了源头活水。

IMG_260

产业竞争力已在多项指标中得到体现。2024年行业白皮书显示,全国短剧承制方前十强中河南企业占据4席,郑州天桥公司位列平台榜第7位。全国短剧热力榜上,每天都有“豫制”短剧上榜,2025年全省微短剧产能仍在提速增长,预计年产量将突破3000部。河南微短剧已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成为全国微短剧产业发展的样本区域。

IMG_261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微短剧产业发展,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并将其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省委宣传部也将“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列入2025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从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在省级政策的引领下,各地市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郑州市于2024年10月率先推出《关于郑州市加快推进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2025年8月又发布《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从剧本创作、取景拍摄、精品奖励、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郑州所辖的登封市、二七区等县区也先后出台微短剧扶持政策,形成市、区县两级联动支持机制。

IMG_262

新乡平原示范区则从企业入驻、举办活动、拍摄保障等方面出台奖补政策,支持微短剧产业发展。这些政策不仅包括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场地支持等传统手段,还创新性地提供了审查服务、版权保护、金融对接等专业化服务,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河南省广电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把做优做强微短剧产业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深化集群发展。在精品创作方面,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开展“大河之南·精品短剧创作”传播工程,通过设立创作引导基金、建立专家指导机制等方式,助力行业规范发展与品质提升。在产业链构建方面,新增“心动短剧”“番映”“大象剧场”3个微短剧播出平台,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新乡平原示范区打造中原微短剧“剧集地”,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创新建立了精品创作“一站式”服务机制,联动各地文广旅局对重点视听节目创作、拍摄等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先后成立河南(新乡平原示范区)微短剧审查服务中心、郑州微短剧审查服务中心,实现微短剧备案初审、内容审核等关键流程本地化办理,显著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了创作效率。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河南指导高校与微短剧企业加强合作,举办微短剧青年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双向赋能。成立省视听业协会及短视频短片、MCN专委会、新影像专委会,引导行业自律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这些举措共同构建了微短剧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IMG_263

微短剧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我国视听产业的格局。作为一种新兴内容形态,微短剧不仅满足了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娱乐需求,也为内容创作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召开,恰逢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IMG_264

从文化层面看,微短剧已成为“新大众文艺”的主力军,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河南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通过微短剧这一现代形式讲述中国故事、河南故事,可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推动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河之南·精品短剧”传播工程的实施,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从经济层面看,微短剧产业已形成包括IP开发、内容制作、平台播出、衍生开发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带动了就业增长和经济转型。河南通过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建设微短剧“剧集地”,可以有效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聚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技术层面看,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制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微短剧正迎来新一轮创新浪潮。动画短剧、互动短剧、AI生成短剧等新形态不断涌现,为内容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大会期间广电总局将发布的动画短剧相关内容,以及研讨会中关于技术创新的讨论,都将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从国际视野看,微短剧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载体。短小精悍的形式更适合国际传播,多样化的题材更能满足全球观众的多样化需求。河南凭借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有望通过微短剧这一形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不仅是行业风向标,更是资源对接、合作共赢的重要契机。河南凭借政策支持、产业基础与文化底蕴,正加速成为全国微短剧的创作高地和投资热土。欢迎全国微短剧机构、创作者、投资机构及专家学者踊跃参会,共同探索微短剧的艺术创新、商业模式与产业边界,共同开启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