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剧 / 正文

2025短剧出海:头部吃肉,腰部喝汤,还是全员内卷?

短剧出海这把火,2025 年烧得更旺了。目前的短剧市场已经非常拥挤,有超过50个App在竞争。

所有人都知道这行挣钱且正在风口上,但可能没几个人清楚,牌桌上的玩家已经分化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一种,是手握重金和海量内容的“规模巨兽”。

另一种,是用户不多但个个是“金主”的 “效率猎人”。

今天,我们就扒开最新的榜单数据,聊聊以ReelShort 为首的中国军团,是如何用“规模”打天下的。

同时,我们也会看一眼像Drama Pops 这样的海外玩家,是怎么另辟蹊径,玩起了“效率”这把锋利的刀。

这两种玩法没有绝对的好坏。

但看懂它们,能帮你决定自己在这场游戏中,到底该扮演什么角色。(如果你正在考虑参与游戏的话。)

免责声明:本文App数据下载、收入、DAU数据均来自Sensor Tower。Top 25 榜单统计周期为2025 年 1 月 1 日至9 月 7 日,地区排除了中国大陆。Sensor Tower数据仅用于本文的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商业决策建议。全文内容仅为基于所提供材料的个人观点分享。

一、主战场:中国玩家的“规模”战争

先看大盘。

一句话总结:这是一场用钱和内容堆出来的“规模”战争。

IMG_256

第一梯队:牌桌上的“绝对王者”

1. ReelShort (中文在线):下载 1.21 亿,收入3.13亿美金。

一句话点评:变现机器。它的可怕之处,不在于用户最多,而在于把每个用户“榨干”的能力最强。单次下载收入 (RPD) 高达 $2.59,这就是行业天花板。为什么它这么能挣钱?因为它的母公司“中文在线”,在中国就是玩付费内容的老祖宗,太懂怎么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了。

2. DramaBox (STORYMATRIX):下载 1.61 亿,收入2.59 亿美金,日活 (DAU) 第一。

一句话点评:全能冠军。用户最多,粘性最强,赚钱也不含糊。它代表了最稳健的打法,攻守兼备。

3. GoodShort (点众科技):下载增速 279%,收入增速139%。

一句话点评:最快的追赶者。体量虽不及前两位,但这增长势头,就像一辆踩满油门的跑车,所有人都得回头看一眼。

这三家,代表了中国军团最顶级的战力。

他们的核心打法很明确:靠海量内容库和强大的投流能力,先把市场打下来,再用成熟的付费体系慢慢收割。

简单粗暴,但极其有效。

第二梯队:充满变数的“流量大户”

榜单里还有一类有趣的玩家,他们的画风完全不同。

Kuku TV / RapidTV:下载量一个 1.16 亿,一个 6200 万,都排在榜单前列。但 IAP 收入,一个几乎为零,一个只有区区 60 万美金。

他们在干嘛?

这背后,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算盘:

(1)主打广告变现。他们不指望用户掏钱买剧,而是靠贴片、激励视频赚钱。这是一种薄利多销的玩法。

(2)战略性亏损,抢占市场。先用免费或低价内容,把用户圈进来再说。等用户习惯养成了,再考虑怎么赚钱。

这类玩家,对所有走IAP 路线的厂商都是一个潜在威胁。

因为他们正在用“免费”这张牌,搅动整个市场的价格体系。

总的来说,中国军团的战术地图已经非常清晰:无论是走高端付费,还是走免费流量,核心逻辑都是“规模”。谁的用户多,谁的嗓门就大,谁就有机会活到最后。

第三梯队:潜力局,腰部力量在崛起

榜单中后段,还有一大批中国公司。

比如 NetShort,StardustTV,Micro Drama 等等。

他们可能没头部那么风光,但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闷声发财,或者在用惊人的速度追赶。

二、他山之石:Drama Pops 的“效率”打法

好了,主战场看完了,我们把镜头拉远一点,看看海外玩家是怎么玩的。

土耳其的Drama Pops 是个好的例子。

这家伙在短剧Top 25下载榜上还排不上号。2025 年至今,它的总下载量才100万出头。

但是,它用这 100 万下载,挣了 570 多万美金。

我们来算笔账:

Drama Pops 的 RPD ≈ $5.66

ReelShort 的 RPD ≈ $2.59

DramaBox 的 RPD ≈ $1.60

看明白了吗?

Drama Pops 获取一个用户的赚钱效率,是行业龙头 ReelShort 的两倍还多。

它不需要上亿的下载量,活得照样很滋润。

这就是“效率”打法。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买人,只买最对的人

你看它的下载曲线,不是持续花钱硬推,而是一波一波的。这说明他们不是广撒网,而是等有了爆款剧,或者找到了好的投放渠道,再集中预算打一场“歼灭战”。

在Facebook、TikTok等平台上,他们会直接投放长达6分钟、8分钟甚至15分钟的剧集片段作为广告。这在传统游戏或应用推广中是难以想象的,但对于短剧却效果奇佳。这种方式虽然会带来更高的单个用户安装成本(CPI),但转化率和用户质量也极高。因为愿意花8分钟看广告的用户,本身就是对这类内容高度感兴趣的“预筛选”优质用户,他们下载App后付费的意愿也更强。

在渠道选择上,Facebook是他们最稳定、最可靠的规模化增长引擎。TikTok虽然也用,但效果更依赖于内容本身是否具有病毒传播的潜力。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比竞争对手更积极地使用AppLovin这个渠道。

第二,内容,宁缺毋滥

他们没有中国厂商那么庞大的内容库,没办法一个月上几十部剧。所以他们必须保证每一部自制剧的质量都在线。这是一种精品化的思路,用质量弥补数量的不足。为了平衡成本和质量,他们在全球布局制作团队,包括土耳其、欧洲多国甚至美国。Drama Pops的产品经理透露,欧洲的制作成本远低于美国。一部在洛杉矶制作的高预算短剧,成本可能高达30万美元。

这种对原创内容的专注和投入,很快就收到了回报。一部名为《Situationship with my billionaire friend》(我那个身价亿万的男友,居然只是我的“情境限定”伴侣?)的剧集,成了2025年全球范围内最成功的短剧之一。“它吸引了所有年龄段的用户,在TikTok、Meta等所有渠道上都表现出色。”

第三,赚钱,但要让用户舒服

他们非常克制,不在剧情高潮的时候弹广告。想看广告换奖励?可以,你自己去点。这种尊重用户的做法,虽然短期看少了点广告收入,但留下的用户忠诚度极高,付费意愿也更强。

说白了,Drama Pops 的逻辑很简单:

我不跟你拼人多,我跟你拼每个用户的价值。

你的是机关枪,扫一大片。我的是狙击枪,一枪一个准。

三、 中国开发者可行的一些“优化”方法

好了,两种玩法都看完了。

这对我们身处其中的中国开发者,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坐下来好好想一想。

第一,别再只盯着CPI 了

我知道,控制买人成本(CPI)很重要。但如果买来的人不付钱,再低的CPI 都是白搭。Drama Pops 告诉我们,一个高RPD 的用户,顶得上十个“白嫖”用户。

从今天起,多问问你的团队:我们用户的 LTV (生命周期总价值)是多少?RPD 能不能再高一点?

第二,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ReelShort。“持续烧钱,大力出奇迹”的增长模型,是头部玩家的专利,它需要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对于广大的中腰部和新晋开发者而言,这可能是一条不归路。

如果你没有那么雄厚的资本,去跟巨头拼规模,无异于以卵击石。这时候,Drama Pops 的“效率”打法,可能就是一条更好的出路。做更垂直的题材,服务更核心的用户,把每一个用户的价值挖深、挖透。

小而美,也能活得很好。

出海短剧的未来:整合、进化与AI

这个市场上有超过50个App,对于这类内容来说,绝对是太多了。针对短剧App的未来,我有如下猜想:

1. 市场整合

当下的“百团大战”局面不会持久,未来几年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整合和淘汰。只有那些拥有核心竞争力(如强大的原创内容能力、高效的UA策略)的玩家才能生存下来。

2. 内容进化

随着越来越多来自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公司入场,短剧的内容正在发生演变。它会从早期相对“俗气”、模式化的剧情,逐渐发展出更严肃、制作更精良、故事更多元的剧集。

3. 巨头入场

在海外市场中,像Netflix这样的流媒体巨头会入场吗?我认为只是时间问题。目前,短剧的内容调性可能还不足以引起Netflix的重视,但当这个市场规模足够大,内容质量足够高时,巨头们很可能会通过收购或建立自己团队的方式切入。但我隐隐觉得中国军团在这方面可以打败国外巨头。

4. 互动叙事

这可能是未来部分短剧的走向。就像Netflix的《黑镜:潘达斯奈基》或游戏《巫师2》那样,让用户在关键节点做出选择,从而影响剧情走向。这不仅能极大地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重玩价值,还能创造出新的变现点(比如为“更好的选择”付费)。但挑战在于制作成本和复杂度的急剧增加。

5. AI的应用

AI最终会能够制作短剧,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当AI能够高效、低成本地生成高质量视频时,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将被彻底改写。

结语

短剧出海的牌桌上,玩家已经就位。以ReelShort 为代表的中国巨头,手握“规模”这张王牌,打法大开大合。而以 Drama Pops 为代表的海外效率派,则亮出了“效率”这张底牌,打法精准致命。

短剧出海的故事,上半场属于中国开发者的模式输出。而现在,随着Drama Pops 这样的海外玩家入场,下半场关于内容、品牌和精细化运营的全球战争,才刚刚开始。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