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保交楼政策推进,各地烂尾楼正通过创新方式被盘活。河南荥阳恒大养生谷售楼处、新郑闲置商场等地成为热门短剧拍摄基地,西安写字楼改造的影视基地甚至被称为"小横店"。绿地集团等房企也积极开放项目用于短剧拍摄,同时烂尾楼题材短剧引发观众共鸣。此外,烂尾楼还被改造成酒店、咖啡馆等新型业态,为闲置资源找到新出路。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各地烂尾楼正通过意想不到的方式获得新生。其中,短剧拍摄成为盘活闲置房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行业提供了创新思路。
【烂尾楼变身影视基地 短剧拍摄成盘活新招】
在河南荥阳,恒大养生谷的闲置售楼处如今成为多个短剧剧组的取景地,场地供不应求的情况时有发生。新郑一处闲置商场被改造成"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已产出近700部微短剧,每天接待8-9个剧组。西安的孚希AI影视产业中心由写字楼改造而来,有时一天能接待10个剧组,被称作西安"小横店"。这种创新利用方式不仅解决了场地闲置问题,还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
【房企主动拥抱变化 打造短剧产业链生态】
绿地集团等房企已开始系统性地将存量项目改造为短剧拍摄基地。其在郑州的绿地滨湖国际城落地了占地604亩的"剧引力"短剧基地,与数十家头部短剧企业达成合作。这种主动转型不仅盘活了闲置资产,更通过内容化、场景化改造,构建了集拍摄、制作、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预计每年可承载超1000部短剧拍摄需求,为房企开辟了新的运营模式。
烂尾楼题材短剧的走红,反映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房子烂尾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等作品通过奇幻设定引发观众共鸣,而山东一对夫妻在烂尾楼中自导自演的短剧更是意外走红。这些现象表明,当传统处置方式遇阻时,创新思维往往能开辟新路。将闲置房产用于短剧拍摄等新型业态,虽然租金有限,但在提升资源利用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行业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