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岛又有新动作。
先是大批签约新演员。据@深度短剧不完全统计,九月尚未过去,听花岛就已接连签下“御姐顶流”孟娜、潜力新生代田甜一、时康等多位演员,再加上今年6月签下的韩雨彤,可以说是星光熠熠。
演员签进来,编剧“走出去”。也是在9月,听花岛开始首次对外征收剧本,包括轻喜甜宠、大佬归来、古风言情、宫斗宅斗以及大女主复仇五大类型,并给予每本10万保底+10%分成的高收益。
为了进一步与编剧加强联系,听花岛还将在9月23日、9月25日在北京、杭州举办两场分享会,主要针对短剧编剧及网文转编剧人群,分享听花岛独家方法论。
对内演员编剧齐头并进,对外则开始出海。
@深度短剧发现,同属创始人咪蒙的另一家公司十月初五,目前正在积极招募“短剧内容策划”,主攻北美市场。
尽管三大动作指向不同,但在@深度短剧看来,听花岛的三大动作,集中体现的是当前精品短剧的竞争加剧、头部公司的降本增效以及对于内容升级的重视。
头部公司的思路转换将对中国短剧市场产生怎样影响,值得行业持续关注。
签进来
听花岛的第一个大动作,是大举签约新演员。
9月5日,@深度短剧才刚以女演员孟娜作为“单打独斗”的典型例子,不到一周,孟娜的个人社媒主页就已显示所属听花岛。
随后一周,听花岛又陆续签下田甜一、时康等多位新锐短剧演员。再加上年中签下的韩雨彤、赵廷义,今年未过,听花岛已将最热门以及最具潜力的短剧演员收入囊中。
图源:@听花岛官方账号
时间线拉长,韩雨彤、李柯以、孟娜、邓灵枢、赵佳、姜无寒、曾辉、王道铁、王培延、赵廷义等头部短剧演员构成的“全明星阵容”,足以让听花岛成为当下最星光闪耀的短剧公司。
作为短剧行业的top级公司,听花岛确实对演员“下手”很早,但规模扩大,则是今年下半年开始。
从产业视角切入,听花岛早期签约艺人,更大程度是为了节约成本以及提升效率。但再看如今的签约动作,更多的有股“造星意味”。或者更直白来说,用经营艺人的方式抬升公司利润。
听花岛一向以“精制短剧”出圈,多部爆款短剧成本都不下百万,比如《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家里家外》等。
图源:@听花岛官方账号
最近在重庆开机的《家里家外2》更是创下30天拍摄纪录,在平均拍摄周期7天左右的短剧市场,可以说是成本超级加倍。
在这种情况下,艺人侧如果能在降本之外,还能增效,那将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儿——公司有更多的收入来源,艺人有更多的曝光维度,以及更像一个“明星”。
事实上,听花岛也的确是这么干的。
和红果合作综艺《爆发吧!短剧》,韩雨彤、李柯以、曾辉、赵廷义、王培延等旗下艺人几乎全员到场,每位在自我介绍时都统一加上了“听花岛签约演员”的前缀。
更为直接的落点则是在艺人商务上。自从与曾辉一同签约进听花岛,韩雨彤、曾辉的“落日雨辉”CP商业值就不断攀升,相继迎来了后、Olay等美妆品牌直播合作,曾辉还接到科颜氏的线下推广活动,与之同台的,是宋茜、宋雨琦等大热艺人。
图源:@科颜氏官方账号
@深度短剧认为听花岛能跑通这条路子的关键原因在于,早期以品牌短剧起家的业务体系在数年间积累了大量美妆品牌资源。
在品牌短剧市场占有量日渐下滑的当下,将这一部分资源灵活应用于自家艺人之上,不失为一种拉高性价比的处理方式。
而从行业整体发展上看,受限于公司规模与资金投入,短剧演员“明星化”还并不能称为一种趋势,但集群特征再度加强,头部公司对艺人的把控也会更加集中。
走出去
听花岛第二个尚未被行业关注的新动作是出海。
在招聘软件上,@深度短剧发现,同属创始人咪蒙的另一家公司十月初五,目前正在积极招募出海短剧人才。
打开招聘页面,可以看到,该岗位名称为“短剧内容策划”,主攻北美市场。岗位职责包括海外项目的剧本审读,影视剧本的改编或创作;对欧美市场进行调研以及市场素材收集等。
图源:boss直聘
要求候选人有海外短剧策划、网文编辑、欧美游戏剧情策划经验,熟悉欧美影视市场,有欧美留学经历优先。
不知对出海赛道的关注,是否受今年7月与reelshort发生的“抄袭风波”(点击可查看)有关,让听花岛注意到了内容资产的海外安全。
@深度短剧去年见过咪蒙一次,当时咪蒙就已透露对出海内容的关注,还曾飞往美国。如今对出海人才的招募,或许可以作为听花岛进军出海内容的侧面例证。
从工作内容看,目前听花岛对出海短剧的动作不算重,主要集中于对国内爆款的编译以及“爆款方法论”的北美版平移。
短剧出海的确是这两年的大热门,尤其今年年初,某头部短剧出海平台老板家就曾对@深度短剧表示,他们非常看好听花岛的内容,但由于版权费用高昂,以及“内容原因”,迟迟没有与听花岛建立合作。
这位老板口中所谓的“内容原因”,主要是指听花岛短剧颇具辨识度的“亲情”“年代”要素,这在国内市场非常吃香,但海外受众相对难以理解,尤其北美受众,更愿意看狼人、吸血鬼、灰姑娘霸总,而非“家里家外”和“太奶奶”。
图源:听花岛官方账号
但目前听花岛的都市甜宠赛道也做的相当不错,用这块业务试水出海,前景依旧乐观。
与此同时,@深度短剧有一个场外信息需要提供给听花岛,中文在线前员工对@深度短剧透露,原出海部门被大规模裁撤,海外短剧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大规模调整及重组,试水了reelshort之外的新业务。
这或许可以给听花岛以参考,对海外市场尤其北美,有更理性的分析判断。
内加外
第三大动作,也是@深度短剧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听花岛开始“外包剧本”了。
编剧,是短剧行业的“核心资产”,尤其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
随机打开招聘软件,“短剧编剧”“短剧主编”都是热门职位,虎牙、YY所属的欢聚集团开出最高月薪5万的薪资,九州、掌阅也都不甘落后,薪资也都在2万-4万左右。
但对于听花岛来说,吸纳优秀短剧编剧并不难,或者我们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听花岛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一支强悍编剧团队。
据业内人士消息,听花岛编剧团队的核心人员,均是此前跟着创始人咪蒙一起“打天下”的老员工,这批员工完整经历了自媒体爆发时代,曾经“爆款女王”在流量海洋中摸爬滚打练就的一身本领,已经被以同样思路转化为短剧“方法论”,并在过去创造了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业爆款。
这对于一个短剧公司来说,无疑是最理想情况——原生团队,自内而生。
但就在9月初,听花岛首次开始对外收剧本了。
图源:听花岛官方账号
在包含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多处平台上,听花岛发布收稿信息,还是剑指最擅长的女频赛道,“只要原创本,只要女频本”。包含轻喜甜宠、大佬归来、古风言情、宫斗宅斗以及大女主复仇五大类型,并给予每本10万保底+10%分成的高收益。
收了一周稿后,听花岛又在月中宣布,将在北京、杭州举办两场线下分享会,主要面向短剧编剧及想要转型短剧的网文作者,听花岛总策划将在现场分享短剧创作趋势及方法论。
两大动作接踵而来,可以看到听花岛是在打一场有准备的“短剧编剧集中战”。
全网征集剧本是对目前短剧编剧进行资源收拢以及水位摸底。分享会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入围编剧”的“SOP训练”,即统一产出有“听花岛”调性的短剧剧本。
今年上半年,听花岛内部人员就曾向@深度短剧透露,内部编剧着重内容,一向“慢工出细活”,但生产节奏已经跟不上如今精品短剧群雄逐鹿态势,如何提高剧本的生产效率,一度成为内容团队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今来看,“外包剧本”+“创作培训”或许是个好路子。自有团队保住基石,“外包团队”集思广益,无限复制,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能第一时间最触及外部灵感脑洞,进一步活化听花岛的内容因子。
这三大由@深度短剧独家发现并总结的听花岛“三板斧”,希望能为短剧行业从业者提供思考启发。
在这个头部公司的最新动作中,管窥中国短剧的变化态势以及挖掘潜在的行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