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河北保定市发布了支持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努力将保定打造为中国北方微短剧生产基地。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和北京毗邻的保定涿州市已建立了微短剧产业基地,目前吸引了25家企业前来注册,其中约七成来自京津冀。
北京福拉沃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花佳楠近日刚刚结束在涿州的短剧拍摄,剧中的公司、老校舍、老院子等重要场景都在当地的协助下找到了。相比北京,涿州的住宿、餐饮、人工等成本更低,拍摄费用节省了约一半。
马帅所在的涿州办公室位于5A级写字楼内,窗外可见太行山景,距高铁站仅22分钟直达北京。当地政府为吸引微短剧企业入驻,提供最长6年租金全免政策,并设立影视制作服务中心,提供后勤、选景等一站式支持。如今,写字楼里已汇聚了25家影视企业,大家都希望在这里搭上时代的浪潮,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微短剧。
花佳楠团队在涿州拍摄现代爱情剧时,充分受益于当地三大优势:
一是交通便捷,距北京仅1.5小时车程,距大兴机场30公里,显著降低人员与器材运输成本;
二是高效服务,影视制作中心3日内提供场地备选,一周内完成需求对接,如年代感校园取景等特殊需求快速落实;
三是成本优势,真实场景拍摄节省布景时间,配套服务提供餐饮酒店优惠,整体成本仅为北京一半。最终剧组仅用一周便高效完成拍摄。
今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在保定参加中国·保定“夏夜繁星”微短剧嘉年华启动仪式时表示,保定可依托政策引导与内容创新,强化市场影响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输送文化动能。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保定也在顺应趋势,用政策支持赋能微短剧这一新兴产业。今年,保定发布了《保定市支持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构建起从内容创作到产业生态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努力打造中国北方的微短剧生产基地。
《措施》中介绍,保定市积极鼓励网络微短剧剧本创作,对反映保定优秀历史文化、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剧本,入选国家、河北省剧本创作扶持并成功上线播出的,将按剧本版权方总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为鼓励取景拍摄场地联动,对年接待微短剧剧组数量和拍摄天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场地,经评选认定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网络微短剧公众平台特约评论员、北京电视艺术促进会理事、全国首部全民共创式互动文旅短剧《我在山西拍短剧》导演彭继磊(微信ID:FantasyP)表示保定市通过"政策红利+场景资源+文旅融合"的组合拳精准抓住了微短剧产业风口,其以涿州产业基地为核心推出的六年免租、剧本最高20万补贴、取景地快速匹配等务实政策,不仅有效解决了行业"成本高、周期长、场景少"三大痛点,更通过《驴火了》等爆款案例验证了"短剧+文旅"的转化潜力,这种将历史文化IP转化为新兴产业动能的做法,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文化样本,也启示二三线城市可通过差异化服务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据《保定日报》报道,保定市正着力建立涿州微短剧产业基地和微短剧创意制作基地。微短剧创意制作基地则借助保定新闻传媒中心的资源和大学生群体人才优势,建设以创意孵化、剪辑包装制作为主的产业基地。
涿州凭借三大核心优势成为微短剧产业新高地:
一是交通枢纽地位,京涿高铁每日41班次贯通北京,3万通勤人流印证其区位便利性;
二是文化资源富集,260余处古迹与《三国演义》IP(如桃园结义典故)为创作提供天然素材库,如《小三国·欢乐英雄传》上线即破千万播放量;
三是产业配套成熟,从取景协调到拍摄服务形成完整支持体系,实现历史资源与现代影视的高效转化。
据悉,除了保定市出台的《措施》,涿州当地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各单位各部门全力支持微短剧企业的工作,用政策为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护航。
涿州北门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孙朋涛作为保定籍影视人,凭借参与《建党伟业》等大片的行业经验,返乡后牵头建立影视制作服务中心,通过三大举措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一是编制专业取景地图,实地考察保定31类场景(含企业办公室等特色场地),提供标准化图文资料;二是搭建场地对接平台,实现需求-资源精准匹配;三是整合餐饮住宿资源,以批发价降低剧组成本。其海底捞式服务体系,将本地文化资源与产业配套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为微短剧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的同时,微短剧产业在进一步带动保定的发展。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行业直接、间接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2025年就业人数将随市场规模继续增长。孙朋涛也表示,随着更多的剧组到保定拍摄,他们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消费,这本身就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了刺激作用。
保定通过双轨制人才战略推动微短剧产业发展:一方面依托京涿高铁区位优势,吸引北京高端人才资源;另一方面联动本地职业院校定向培养影视中端人才,政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导演马帅特别强调早期产业实践的价值,认为学生通过接触微短剧制作可缩短适应周期,避免传统影视人转型时的认知偏差,实现人才与新兴业态的高效对接。
微短剧与文旅的协同效应,也有望给保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第七次短视频用户价值年度调研报告》显示,74.4%的微短剧用户看过文旅题材微短剧,观看后对拍摄地加深了解、提升好感的用户占比均超85%,愿意前往当地旅游、消费体验、推荐亲友的用户占比超80%,“种草—转化”效应显著。
2024年,保定原创微短剧《驴火了》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剧中出现的西大街、古镇大激店、易水湖等取景地迅速走红,让更多人领略到保定的独特魅力。
也有很多微短剧来到涿州取景,今年刚刚开业的涿州电影博物馆,就在近日迎来了一批微短剧拍摄团队。博物馆馆长李尚哲表示,现在涿州在大力扶持微短剧产业,博物馆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微短剧,将涿州的历史文化宣传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涿州。
来到涿州后,马帅在当地发现了不少传统美食。他计划将这些美食植入到短剧中。在他看来,出现在微短剧中的这些“吃播”画面,能把当地美食传播给更多的观众,进而带动更多游客来到保定、品味涿州。
据《保定日报》报道,保定将力争到2027年,累计推出15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壮大30家以上规上微短剧企业,建成2个微短剧基地,基本形成空间集聚、主体丰富、创作活跃、科技赋能、服务完善、健康有序的微短剧产业生态,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微短剧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