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尉迟恭寻宝之茉莉奇遇记》,让横州这座千年古都的茉莉文化与历史底蕴惊艳出圈。作为广西“茉莉之乡”,横州不仅坐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坐拥丰富的农文旅场景。然而,短剧影视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横州却面临一个尴尬现实:摄影、剪辑、导演等专业团队稀缺,本地创作人才断层。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动能?或许可以从横店等成熟影视基地的发展路径中寻找答案。
一、横州的优势与机遇:从“茉莉奇遇”到“影视蓝海”
1. 文化底蕴赋能剧本创作横州作为西江流域千年古都,拥有茉莉花文化、伏波文化、壮族歌圩等独特IP。以《尉迟恭寻宝》为例,其成功不仅依赖视觉呈现,更因深度挖掘了本地传说与历史符号。未来可围绕茉莉产业、古埠商贸等主题开发系列剧本,打造“横州故事宇宙”。(参考案例:横店通过《琅琊榜》《雪中悍刀行》等剧,将江南建筑与武侠文化深度绑定)
2. 农文旅场景的天然片场横州的茉莉花田、古村落、水乡古镇等场景,可满足古装、田园、悬疑等多种题材需求。例如,浙江横店通过“华夏文化园”等专区为微短剧提供标准化场景,横州亦可开发“茉莉主题影视基地”,降低剧组勘景成本。(数据支撑:2025年横店接待微短剧剧组超2300个,场景复用率达70%)
二、破局关键:从“引剧组”到“育生态”
1. 政策引凤:打造剧组“拎包入住”服务
- 场景开放:整合茉莉庄园、古码头等资源,推出“短剧拍摄优惠包”(如免场地费、道具租赁折扣)。
- 流程简化:设立“影视服务专窗”,提供取景许可、群演调度等一站式服务。(参考:横店成立竖屏剧运营中心,日均对接300+剧组需求)
2. 人才造血:构建“本土+实训”培养体系
- 校企合作:联合高校开设短视频制作、剧本创作课程,定向输送技术人才(如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年培养影视专业学生超千人)。
- 实战孵化:举办“横州短剧创投营”,邀请头部导演带徒创作,优秀作品给予流量扶持。(案例:横店通过“横漂学院”年输送群演超15万人,横州可复制“基础技能+在地文化”培训模式)
3. 产业联动:让短剧成为文旅新引擎
- “影视+文旅”融合:开发“打卡《尉迟恭》同款场景”旅游线路,推出茉莉花田剧本杀、古装换装体验等衍生项目。
- 品牌联名:与茶饮品牌合作推出限定周边,如“茉莉奇遇”联名礼盒,实现内容-消费闭环。(趋势:2024年超40%用户因微短剧广告产生消费行为)
三、挑战与建议:避免“网红”昙花一现
1. 警惕“重流量轻质量”陷阱需建立内容审核机制,避免同质化“土味短剧”透支文化价值。可参考《尉迟恭寻宝》的“历史考据+轻喜剧”模式,平衡娱乐性与文化深度。
2. 建议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与视频平台签订战略协议,争取“横州短剧专区”流量倾斜;建议设立影视产业基金,对优质项目提供制作补贴。
从茉莉花田到影视舞台,横州需要的不仅是几个剧组的短暂停留,更是一套可持续的产业生态。当“千年古都”遇上“竖屏时代”,唯有将资源优势、政策扶持与人才培育深度融合,才能让“东方茉莉”的故事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