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这股风,是越吹越远了。
观众不再只是那些打发零碎时间的人,而是蔓延到了男女老少;题材也从最初的一枝独秀,进化到了如今的五花八门——甚至,这阵风还吹出了国门。
一开场就是高能暴击:穿越、车祸、霸总、逆袭、擦边……情节紧凑到让人脚趾抠地,却又莫名上头。“霸道总裁爱上绝症的我”“这天下终究是姐的”“天才大佬游戏人间”“大女主逆袭手撕全场”……每一种设定,都像是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忍不住只想感叹一句:“绝!”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短剧明明这么“土”,却偏偏这么让人上头?
作为一个阅片破百部的“短剧十级学者”,我也来浅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制作升级,部分作品已可比肩长剧
随着短剧被更多人看见,制作水准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粗制滥造,到如今服化道逐渐精良、画面不敷衍、剧情有张力,甚至不少作品在立意上也朝着正能量、传统美德的价值观表达靠拢。节奏不拖沓、演员不面瘫——这样的剧,观众自然愿意买单。
二、低成本快乐,满足现代人情绪需求
躺在家里,随手点开一部短剧,不花一分钱,不耗多少神,就能获得一两个小时的情绪按摩。相比之下,出门社交、旅行、购物,不仅要投入时间、精力、金钱,结果还不一定尽如人意。
更何况,在某个情节、某句台词里,我们偶尔还能短暂代入自己,忘记现实的疲惫与压力——这大概就是“电子布洛芬”的魅力吧。
三、多方共赢,推动行业新生态
一个内容形态能持续发展并壮大,必然是因为它契合了某种生态需求。对热爱表演的人来说,短剧降低了行业门槛;对资本而言,这是一片值得投入的新蓝海;而对观众来说,能随时随地收获快乐,何乐而不为?
当然,有掌声也少不了吐槽。
随着短剧的火爆,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剧情太抓马,三观都快被带偏了”、“常识性错误一大堆,看着真出戏”、“熬夜追完只剩空虚,第二天整个人都被掏空”……这些声音,也确实戳中了当下短剧的不少痛点。
一个新事物的兴起,总会伴随争议与反思。那作为观众,我们该如何与短剧相处,做到“看而不沉迷”?
或许答案就在于:保持一份自觉,培养更好的审美,守住自己内心的价值坐标。短剧可以是生活的调味剂,但不该成为全部。适当抽离,走出去感受真实的生活与人际温度,或许才是我们与这类“快节奏娱乐”最健康的相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