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剧 / 正文

《短剧出海白皮书》解读:市场高增速,内容与模式双轮驱动

近年来,国内短剧行业在内容和流量上虽保持高热度,但同质化竞争、制作和营销成本走高,以及监管趋严,使得厂商普遍面临增长压力。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海外短剧市场体量庞大、增长迅速,逐渐成为行业新的突破口。

Meta发布的《2024年短剧出海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市场规模、消费趋势和实践路径,为出海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参考框架。

市场格局

从规模来看,2023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约53亿美元,而海外市场规模已达到650亿美元,是国内的12倍,即便按中值估算也有360亿美元,蓝海潜力显著。增长速度同样惊人,2023年Q1至Q3,短剧出海下载量从10万增至300万,季度平均增速高达430%。

IMG_256

其中,ReelShort在2023年11月一度超越TikTok,登顶美国应用商店娱乐榜,ShortMax、DramaBox等产品也在泰国、加拿大、南非等地多次冲榜。

区域分布上,美国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市场,下载量占全球26.8%,但贡献的净流水占比却高达63.8%。北美单次下载收益(RPD)达4.7美元,欧洲为2.3美元,显著高于东南亚(0.7美元)和非洲(0.3美元)。

IMG_257

由此可见,高消费水平和付费习惯,使美国成为短剧厂商的首要布局阵地。

更多产业相关的详细内容,点击《2024年短剧出海白皮书》即可免费下载完整报告查阅。

消费趋势

用户端的偏好与短剧特征高度吻合。数据显示,73%的全球用户更愿意观看短视频,追求碎片化、轻松解压的娱乐体验,而短剧以“30秒–15分钟、冲突密集、反转频繁”为特点,正好满足这一需求。

在内容题材上,全球普遍以爱情线为主,如“先婚后爱”“豪门恩怨”等套路,但区域化差异非常明显。欧美用户偏好狼人、吸血鬼、霸总复仇等强烈戏剧风格;东南亚则集中在婆媳矛盾、虐恋等家庭伦理剧情;南美市场常融合背叛、黑帮等元素。

IMG_258

创作模式主要有两类:原创剧能快速贴合本地审美,但投入高、周期长;翻译剧成本较低,但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接受度有限。整体趋势是“主线统一+本土化适配”,通过局部改编提升在地化效果。

IMG_259

出海路径

报告指出,短剧出海的关键在于降低获客成本与提升变现效率。Meta提出的五大赋能支柱,给出了一套实操方案:

IMG_260

首先,在获客端,进阶广告工具提高了投放效率。以A+AC(应用广告)和A+CA(目录广告)的结合为例,可自动优化受众和素材,使单次安装成本下降12%。A+SC(智能购物广告)配合多素材投放,则能提升爆款概率。

其次,依托Reels生态,广告转化效果进一步增强。9:16纵向视频广告单次操作费用比非纵向低48%,带音频的广告积极回应率提升15点;同时,65%的非付费Reels通过叠加文字贴图提升了观看吸引力。短视频原生形式与广告场景的高度融合,为短剧推广提供了天然优势。

最后,在变现模式上,报告建议结合“IAP(应用内购买)+IAA(应用内广告)”。非付费用户通常超过80%,通过广告解锁剧集、每日奖励等方式,可以在低ARPU市场挖掘价值;而在高消费市场,内购与订阅则能形成稳定收益。两种模式互补,帮助厂商兼顾规模扩张与盈利能力。

整体来看,短剧出海已从试探阶段进入规模化增长期。海外市场体量庞大,美国是核心阵地,北美与欧洲的高RPD凸显了成熟市场的商业价值;在内容层面,爱情主线+本土化改编是主流方向;在增长路径上,精准广告投放与多元化变现模式成为关键抓手。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