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短剧市场,已经和两三年前的粗放生产完全不同了。彼时观众打开平台,看到什么就点什么,哪怕剧情稀碎、画面简陋,也能在碎片化的十几分钟里获得一点快感。但现在,观众的选择越来越“精”,口味越来越“挑”。
大家不再满足于“什么都看一点”,而是开始“追厂牌”,甚至像追星一样,把某个厂牌当成质量背书,认定“只要是这家出品,就不会踩雷”。
这种变化其实是短剧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的必然结果。厂牌不仅仅是一个制作单位的名字,更是一种风格标签、品质保证。观众通过厂牌,能迅速判断一部短剧的质感、故事线和情绪浓度,从而决定要不要为之花钱、为之熬夜。
厂牌在短剧市场的崛起,某种意义上就像当年音乐产业里的唱片公司,或者长剧市场里的制作公司,它们逐渐成为观众筛选内容的第一道门槛。
那么在厂牌加速成长的当下,谁能成为短剧行业的“第一厂牌”?是稳定产出爆款的听花岛?还是以部部精品著称的马厩制片厂?抑或是后起之秀百川、于今无量、海鱼星空?也可能是跨界而来的长剧巨头们?
把过去一年真正出圈的几部爆款短剧摊开来看,就会发现,它们身后几乎都是清晰可辨的厂牌身影。
先说《盛夏芬德拉》,开播前并没有太大声势,甚至在片单公布时还被不少网友调侃“标题像饮料广告”。结果一上线,迅速成为今年短剧市场的最大黑马,上线24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5000万,首周累计播放破1.2亿,充值流水冲进平台年度前三。
为什么这部剧能爆?答案藏在其背后厂牌马厩制片厂一贯的制作气质里。马厩从不追求“量大”,而是坚持产量低但部部精品。《盛夏芬德拉》的镜头语言堪比长剧,画面构图讲究,光影调度有电影感,完全跳脱了过去短剧“棚拍感重、五毛特效”的刻板印象。
更重要的是,《盛夏芬德拉》在叙事上做了平衡。既有短剧标配的高浓度爽感,比如主角一上来就完成反转;也有长剧才会深挖的情感议题,像青春期的自我认同、友情与家庭的拉扯。豆瓣上不少评价直白:“这部剧把我当观众,而不是当充值机器”。而在B站、小红书等平台,“芬德拉文学”相关二创也层出不穷,足以说明这部短剧已经破圈。
再看于今无量的《好一个乖乖女》。这部剧是2025年短剧市场上的一个意外惊喜,因为完全颠覆了观众对“乖乖女”角色的想象。
传统短剧套路里,乖乖女往往是男主角眼中的附庸,剧情中的背景板,甚至还是随时被抛弃的炮灰人设。但于今无量偏偏反其道而行,把乖乖女塑造成故事的绝对主角。剧情里,女主从一开始的隐忍顺从,到后来选择自我觉醒、彻底翻盘,用一句观众的话来说就是“原来乖乖女也能这么爽”。
《好一个乖乖女》的数据表现同样亮眼。上线仅三天,播放量突破8000万,上线两周稳居红果热榜前五,女性观众占比超过70%,其中30岁以上用户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短剧。这一点说明它并不只是满足“短视频爽刷”的低龄市场,而是精准击中了“30+女性的情绪点”。
听花岛今年的表现更是稳得惊人,接连拿出多部爆款,如《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念念有词》。
前者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脑洞大开的设定,十八岁少女意外成为太奶奶,带着超前意识重整家族荣光。这个题材放在长剧里可能显得拖沓甚至荒唐,但压缩进短剧的快节奏里反而天衣无缝。上线一周,播放量超过1.5亿,全网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8亿,甚至在短视频平台掀起了“太奶奶式反击”模仿热潮。
而《念念有词》则走完全不同的路线。作为一部都市爱情短剧,剧情更克制、更细腻,少了套路化的逆袭打脸,多了日常情感的真实刻画。豆瓣评分高达6.9,要知道短剧在豆瓣上能拿到及格分都不容易,《念念有词》的爆红证明短剧观众并非只吃爽感,优质厂牌完全可以在短剧框架里做细水长流的叙事。
最后不得不提百川的《云渺:我修仙多年强亿点怎么了》。百川一向擅长小说IP的系列化改编,而《云渺》系列更是他们的看家本领。
这一季的故事,延续了玄幻修仙的热血路线,但在节奏和画面上做了进一步升级。上线首周,《云渺》播放量突破2亿,成为今年最快破亿的短剧之一。剧集受众画像高度多元,不仅有大量男性观众,还有不少女性观众因为强到离谱的设定入坑。弹幕里常常刷屏“这就是小说搬上屏幕”,说明百川的改编手法真正抓住了原著粉丝的爽点。
从《盛夏芬德拉》到《好一个乖乖女》,从《十八岁太奶奶驾到》到《念念有词》再到《云渺》,这些爆款短剧各自的走红轨迹不同,但共同点在于背后都站着厂牌。观众在选择的时候,已经不仅仅是看题材、看演员,而是会先看“谁出品”。
2025年的短剧爆款榜单,其实就是一张厂牌实力榜。
如今的短剧厂牌风格差异巨大,就像是不同的江湖门派,各自练就了独门武功,观众只要看几分钟,就能猜到是哪家厂牌的作品。
先说听花岛。短剧厂牌化最早的一批玩家,它的打法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舍得花钱,舍得打磨”。
短剧普遍的认知是“低成本、快产出”,但听花岛偏偏反其道而行,拍戏时道具、服化、场景都要用真材实料。比如,在《家里家外》里,单是家族大宅的置景,就请了专门的美术团队;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里,甚至为还原八十年代的市井氛围跑遍小县城收集旧物件。
这种考究,在过去的短剧行业里极为罕见。因此,观众对听花岛的评价很统一:“有一种追下去不会烂尾的安全感。”
熊和兔的策略则完全不同,不像听花岛那样大投入,走的是“小而美”的路线,量少但质高,擅长通过后期来提升作品的完成度,尤其在青年观众群体中有很高的口碑。
《痴人之爱》里,人物的心理戏份被剪辑得干净利落,镜头推进恰到好处,让人不知不觉沉浸进去;《江南时节》里,服装和妆造极贴合年轻人的审美,演员也多是小有潜力的新生代;《声色犬马》剧名听上去有点放浪,但故事内核其实很细腻,观众评价“像喝下一杯微醺的酒”。
马厩制片厂的风格可以用“极致”来形容。同样产量不高,但几乎每一部都能打出行业水准。
从《深情诱引》《嫁给喻先生》《小狗抓蝴蝶》,再到最近的《盛夏芬德拉》,马厩最强的点在于镜头语言和叙事节奏,能把一个故事压缩得干净利落,同时不牺牲情感厚度。比如《脱缰》里,开头不到三分钟就完成了男女主的冲突设定;《多大点事》则是把都市生活里的小事件拍得妙趣横生,节奏轻快又不显浮躁。
马厩敢于避开短剧常见的俗套,不堆砌流量脸、不依赖狗血桥段,而是去拍故事本身。这种策略让它在创作者圈里号召力极强,不少编剧和导演都把“能进马厩拍一部剧”当成一种荣誉。
西安等闲是短剧市场的一股“清流”。主打小而美的都市恋曲,特色是画面感和妆造的高级。《爱在黎明前降落》被不少观众称为“短剧版《怦然心动》”,画面里每一个滤镜、服装细节都透露出精致;《玉山初盛》则是小城氛围里的爱情故事,演员的穿搭直接带火了一波“等闲风”。
和其他厂牌相比,西安等闲不靠强烈的爽感,而是用细腻、克制、时髦感去打动人。它的受众更偏向都市白领、文艺青年。虽然西安等闲在爆款数量上不如听花岛、马厩,但精准的风格定位,让它成为都市题材短剧里绕不开的一家。
海鱼星空的优势在于“全能”。在这个动辄分男女频、古装现代的短剧市场里,海鱼星空是少数几家没有短板的厂牌。《老千》是男频爽感代表,紧张刺激;《娇莺》则是女性视角下的古装爱情;《谋卿骨》玩的是悬疑探案;《三分乖》《裙下臣》又能把甜宠和权谋兼顾。
可以说,海鱼星空就像一个万能工厂,能同时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这种全面性使得它在市场里显得特别“抗风险”,不像某些厂牌过度依赖单一题材,一旦风口转移就容易掉队。
于今无量前面已经提过,《好一个乖乖女》就是典型代表。它十分善于捕捉女性观众的情绪需求,然后用短剧这种高密度表达方式,将情绪释放做到极致。观众评价它时,常常会说“太懂女人了”。
比如,《心动还请告诉我》里的女主角不是被动等待爱,而是主动追求;《禁欲系大佬沦陷了》则把“霸总套路”彻底颠覆成女主的成长线。在短剧市场逐渐女性观众占据大头的趋势下,于今无量无疑是最“顺势”的厂牌之一。
最后是百川短剧。它最强的地方就是小说IP改编,简直可以说是短剧市场里的“起点文学厂牌”。
《云渺》系列不用多说,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次次都是爆款。除此之外,《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切入点新颖,把历史权谋和成长爽感结合;《死后才知我竟是京圈太子白月光》靠强反转和虐恋设定,刷爆了短视频平台;《薄爷,夫人把您卖了换钱花了》《横刀夺爱》更是典型的霸总爽文真人版。
百川的策略特别清晰,盯紧网络文学市场,把那些点击量巨高的爽文IP搬上屏幕,用短剧这种形式快速兑现。观众看百川的剧,往往就是冲着原汁原味的爽。
听花岛靠工业化,熊和兔靠后期和调性,马厩靠故事和镜头,西安等闲靠时髦质感,海鱼星空靠全面均衡,于今无量靠女性议题,百川靠IP改编。每一家都在自己的赛道里跑出了壁垒。短剧厂牌化,其实就是短剧精品化的另一种说法。
观众不再满足于“流水线产品”,他们要的是有明确风格、有稳定质量的作品。而厂牌,正好成了这种需求的答案。
当短剧进入平台化、品牌化竞争的新阶段,“谁是第一厂牌”成为行业绕不开的话题。不同厂牌的名字被反复提起,但这些名字代表的不是单一公司,而是短剧行业的多种可能性。
如果从规模和产量的维度来看,听花岛仍是行业天花板。它的流水线模式确保了稳定的产出和较高的通过率,每年都有数十部作品上线,几乎覆盖了所有热门赛道。观众提到听花岛时,往往会首先联想到“工业化”。相比之下,马厩、等闲、溯光的体量都无法相提并论。
但规模并不是唯一标准。若从爆款率和话题度来看,马厩、百川、等闲则更有代表性。
马厩的作品产量不大,却几乎部部能打,凭借创作者个性和审美探索,成为业内的质量标杆;百川则抓住了玄幻仙侠和大IP改编这条直通车,《云渺》系列让它迅速获得稳定受众群体;等闲则以《伪名媛混圈手册》证明了现实议题在短剧中的爆发力。这几家厂牌的共同点是:作品数量有限,但单部作品的市场声量极强。
而从差异化能力来看,溯光和完美世界值得单独拎出来。溯光剧场几乎把都市虐恋这一赛道做成了专属标签,形成了强烈的厂牌辨识度。观众看到带有溯光名字的剧,就会预判其中必然有“爱而不得”的痛感情绪。这种清晰定位,让它在女性用户群体中建立了稳定口碑。
完美世界则在30+女性向短剧赛道深耕,瞄准婚姻、家庭、社会角色的切口,精准服务都市中产女性。它们虽然没有动辄“日均播放量过亿”的爆款,但在受众的忠诚度上,极具壁垒。
最后,从平台绑定度来看,厂牌与平台之间的关系正在重塑行业格局。红果短剧凭借月活2.1亿坐稳头部,它更偏爱全能型厂牌,能持续为平台供血的听花岛、百川自然更受青睐;河马剧场则在4528万月活中稳居第二,更强调精品化和女性向,于是更愿意与溯光、等闲这种小而美厂牌捆绑。
柠萌、华策这样的长剧公司入局,则给了平台新的想象力。它们能够把长剧IP的影响力直接延伸到短剧中,天然带流量、带口碑。平台会不会最终选择让长剧厂牌坐上短剧的“第一把交椅”?这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对比体系中,没有哪一家厂牌能在所有维度上全面占优。行业正在形成一种“多极化”竞争格局,不同厂牌占据不同的心智高地,各自定义属于自己的“第一”。
随着题材热度、用户需求、平台政策的转变,厂牌的排名更可能随时进行洗牌。比如,百川今天凭借《云渺》系列声势如虹,但一旦市场对玄幻题材热情下降,它也可能失去领先优势;完美世界的女性向剧集今天颇受好评,但如果平台的流量分发规则调整,用户画像不再精准,它的优势就会被稀释。
短剧市场的游戏规则不断进化,但最终胜出的,一定是那些能持续产出好故事,并且与观众建立深度情感连接的厂牌。
短剧市场的竞争,本质上还是内容的竞争。只有平衡商业与艺术、兼顾稳定性与创新性的厂牌,才能在未来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