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剧 / 正文

华策影视产教示范区:焕发产业活力!大咖众论长短竞合与内容创新

IMG_256

9月,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科技产教示范区开园并举行大视听产业四季交流活动。

“内容创作新表达 焕发产业新活力——影视专家大咖众论长短竞合与内容创新”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晖主持。著名导演沈严、王之,壹心娱乐创始人陆垚,DataEye创始人、CEO汪祥斌,友和联合创始人、COO曹炎忠,上海凡酷文化传媒总裁谌秀峰,麦芽传媒董事长助理唐会余作为论坛嘉宾,共同探讨“广电21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长短视频从“竞”到“合”,内容创新应该如何驱动,商业模式应该如何重构。

IMG_258

著名导演 沈严

(《功勋》《天盛长歌》)

21条新政的效果需通过未来一年创作与播出的实践来检验。对于创作者来说,应主动关注政策与市场变化,创造新的突破,以良性方式推动产业发展。期待审查机制进一步优化,为创作释放更多空间。

微短剧与长剧有各自的特性,不能强行融合。微短剧是一个新的艺术门类,就像舞台剧、电影和电视剧是不同的艺术门类。把短剧看作新的独立的艺术门类,这也是对所有短剧人的尊重。

IMG_259

著名导演 王之

(《向风而行》《你是我的荣耀》)

21条新政出来后转发量很大,给从业者很大鼓舞。政策的落实需要一定的时间,非常期待政策在审查效率与创作自由度上带来积极变化。

长短剧叙事语言、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差别很大,但受众期待也不同,可尝试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开发,最大化内容价值。创作者是要去创新的,短剧正处于爆发阶段,也会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年轻人爱上自己的专业非常重要,可以抵御一切困难,也可以让我们从事的新兴产业变得不一样,变得更有竞争力。

IMG_260

陆垚

壹心娱乐创始人

我们在传统经纪公司里较早试水短剧。我认为,既然短剧已经成为未来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它,做好它。包括我为什么会愿意来这里,就是因为我觉得跟年轻人在一起很重要。

我们团队会通过调查报告的方式去了解年轻受众真正的想法。从舞台剧到电影到电视剧到手机(剧),媒介变化的核心逻辑就是受众在传播过程里主动性的提升,受众的选择变得更多了。未来的创作就是创作者本身和受众之间的一种深度对话。

IMG_261

汪祥斌

DataEye创始人、CEO

长剧和短剧确实是两个产业,受众重叠度低、商业逻辑不同、创作语言各异。数据对创作的指导作用,在长剧时代比较有限,因为样本数量有限,更多依靠创作者的经验。但短视频时代样本海量,数据作用更大,可以帮助降低试错成本、捕捉规律。

我们站在时代巨变的开端。人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下降,往后会越来越碎片化,需要的视频内容数量会很大,但时长只会越来越短。未来,我觉得长短剧一定会有互相借鉴,各自赛道都会有更好发展。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大数据,创作方式也会各种各样。

IMG_262

曹炎忠

友和联合创始人、COO

长短剧商业模式有差异,短剧变现更直接,可以通过数据直观看到每天在平台上有多少收入。短剧承制方会以投流引流等方式,主动影响平台收益。长剧一般交付完就结束了,主要依赖平台资源曝光,这点长剧可以向短剧学习,比如进行切片引流等。

目前,长短内容平台的用户存在约30%重合,但不是谁抢走谁的关系,二者可互补协同,实现1+1>2。我认为,长短剧都有美好的未来。

IMG_263

谌秀峰

上海凡酷文化传媒总裁

一开始我们很担心海外观众会不会看短剧,因为很多国内非常优秀的电影和剧集,放在全球市场上也不一定受欢迎。但是短剧这种原生的、接近人民群众真正需求的内容,它的生命力确实非常强,在国际发行中价格更高。

在海外拍短剧成本相对比较高,没法像国内一样高产。海外短剧市场的真正繁荣还有一段路要走,现在只是在萌芽状态。短剧本身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早期一部剧可能20-30万的成本,现在几百万成本的短剧已经慢慢出来了。我认为,未来在导演、编剧、艺人的成长体系里面,短剧是可以为新人提供成长通道的。

IMG_264

唐会余

麦芽传媒董事长助理

麦芽是一家内容向的MCN机构,我们自孵化了200多个达人。有些达人本身的定位和调性是偏剧情类的,短剧给了达人以及很多互联网创作者一个新的表达机会。麦芽入局短剧以来一直深耕内容并持续迭代升级,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来给内容创作者足够多的选择与更多的空间。

长短剧在融合中也更多地走向生态的共创共生。我们希望在“广电21条”的引导之下,长短剧能够双向奔赴,实现效率和价值的提升,共建生态发展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年轻人的机会越来越大,更多更好的机会将会持续涌现。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