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短剧《折腰》尺度争议:是流量密码还是创作歧途?

同一IP两种表达,短剧版《折腰》凭“大胆改编”搅动影视圈。开播即因密集直白的情欲戏份引发热议,让“刘亦菲同款座驾”之外的娱乐话题再掀波澜,其背后的尺度博弈与行业困境更值得深思。

IMG_256

短剧版的尺度争议直击创作核心。剧情进度远超长剧,第7集便上演圆房情节,强行圆房、香膏引诱等桥段密集出现,“冰块浴缸疗伤”等场景通过露肩肢体纠缠、喘息声效等镜头语言强化性张力,被观众吐槽“脸红心跳不敢直视”。更令人诟病的是角色颠覆:原著中擅权谋的小乔被塑造成“主动撩拨”的媚态形象,大婚夜主动亲吻仇人等情节,让其沦为“靠身体博眼球”的工具人,而家族仇恨与政治博弈的权谋线则退居背景。

IMG_257

与宋祖儿、刘宇宁主演的长剧版对比,差异堪称悬殊。长剧29集才出现含蓄圆房戏,叙事兼顾家国权谋与情感;短剧则以情欲为主导,用突破常规的尺度践行导演“低俗是短剧优势”的论调。

IMG_258

观众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支持方认为其“还原原著高能片段”,快节奏与演员适配度满足了爽感需求;反对方则痛批人设崩塌、美化强制亲密,直指叙事依赖香艳戏推进。

预约量破150万、话题阅读超1亿的数据,印证了市场对“禁忌感”的消费需求。但这背后是短剧借监管宽松“弯道超车”的行业现状,更暴露了影视分级缺失的困境。

短剧《折腰》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流量密码的捷径,也映出创作深耕的缺失。若追求荷尔蒙刺激,它或许能满足需求;但对期待智谋交锋的观众而言,终究只是昙花一现的感官盛宴。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