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剧 / 正文

从“群演天堂”到“短剧基地”:昆明凭啥成了竖屏剧的“造梦工厂”?

据刚刚发布的

《2025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

2025年

全网微短剧用户人数接近7亿

并有望在年内突破7亿大关

IMG_256

图源:小红书网友柚子不会做短剧

当你刷剧时

你是否想过

这些内容是在哪里

被系统地、专业地生产?

IMG_257

《陈翔六点半》

《三个竹马悔哭了》

……

60余部短剧及短视频的拍摄基地都是

云南首家短视频基地

——昆明1937国际短视频中心

昆明人身边的“短剧”基地

一站式服务成剧组“心头好”

走进昆明1937国际短视频中心,穿过欧式建筑门廊,步入南洋风情街时,会有一种时空交错感。骑楼立面的斑驳漆画、百叶窗滤过的柔和光线、复古的招牌以及座椅摆件等细节道具,共同营造出浓郁的时代氛围。尽管街道上的场景都是为剧组准备,但因其独特的视觉魅力,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IMG_259

IMG_260

春雨937文创园 云南华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永刚:“我们整个短视频中心的占地面积呢,是有18000平,总共是分为四大场景。”

IMG_261

基地还为剧组提供一站式服务,配备了3个机位的拍摄设备,3000套服装、400件配饰和300双鞋。正在改造的酒店将提供38个房间,包括2个套间和36个标间,满足剧组的住宿需求。

游客:“今天是慕名而来的,感觉非常好。这些环境都是欧式的,各种都很干净。”   

IMG_262

游客:“看着有点像老上海(那种感觉),就想说来照一张相,做个纪念。”

IMG_263

楼内是专属于剧组的创作空间,涵盖现代、南洋风格、豪华以及特殊场景4个板块百余个场景,其中医院、公安局、监狱等特殊场景的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了剧组在公共场合取景难的行业痛点。

IMG_264

IMG_265

春雨937文创园 云南华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永刚:“我们现在来到了医院的这个场景,从手术室,再到电梯、挂号室、收费室、护士站、病房还有巡诊室,都是按照医院的标准来进行落地的。像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陈翔6点半》的场景拍摄,就是在我身后这个办公室来进行的一个全景拍摄。”

IMG_266

IMG_267

李永刚介绍,这种高度集中的场景供给,极大地缩短了制片周期,降低了制作成本。此外,作为云南首个专注于短剧、短视频拍摄基地,基地创新性地提出了 “内容+基地”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构建从场景供给、内容制作到文旅联动的完整生态链,这也成为了基地吸引剧组的核心所在。

阿根导演 李金明:“这边的话,办公室、街道,包括现在这个工地,因为我们剧里面刚好都涉及到,所以我们就不需要转很多地方,全部在这里就可以拍掉,所以我们最后就选择在这里了。”

IMG_268

这个昆明人身边的短剧拍摄基地

为专业团队提供了创作空间和配套服务

也给了市民、游客

一个近距离接触短剧的机会

在“短剧”基地” 表演好似按下“快进键”

在昆明1937国际短视频基地,一场工地戏正紧张拍摄。这是短剧拍摄现场的常态——在这里,表演就像是按了快进键。

IMG_270

影视演员 方雨旋:“像我们传统的拍摄都是可以慢慢地去酝酿你的情绪,然后更加生活化。那现在就是,可能瞬间就要到达你的情绪最高点。然后可能导演说不行,老师,你要情绪再夸张一点,太生活了。你就要再夸张,把你情绪可能放大3到5倍这样子。”

IMG_271

这位来自河南的姑娘名叫方雨旋,是一名从业13年的传统影视演员,近年来,她也开始顺应潮流,接拍起了短剧、短视频。在她看来,短剧表演更像精准的情绪爆破,没有三个月的拍摄周期让演员慢慢琢磨人物,通常拿到剧本就要立即进入角色。

IMG_272

影视演员 方雨旋:“就是要变成快记快忘的一个节奏。可能我拿到剧本台词,当时就要背下来,我就开始拍了。”

66岁的吴永坚在一旁候场,他是组里最年长的演员。老吴进入行业就完全是个人兴趣了,原本是一名企业职工的他,在退休前为了打发周末时间,就做起了临时演员。2019年退休后,他便开始跟随剧组走南闯北,专心表演。老吴说,接触短剧后,他的拍摄节奏更紧凑了,对基本功的要求也更高了。

IMG_273

影视演员 吴永坚:“ 没有好的身体,你干短剧这行估计就有点困难。我的爱好就是表演,我现在退休了,那我就可以全身心投入这个行业。”

IMG_274

在这场表演革命的背后,是影视产业地理格局的悄然变化。剧组选择昆明,除了看中这里四季如春的气候,云南丰富的地貌也让剧组在选址时游刃有余,无论是旖旎风光还是市井烟火,这里都能满足。

IMG_275

阿根导演 李金明:“我们的地貌会比较丰富,不管什么样的场景,像滇池边、水边,然后山上、城市里的很多地方,包括这次我们拍的这个戏,主要是90年代的一个场景。我们这边(有)很多国营老工厂什么的,包括现代的(场景),像顺城。所以我们是地貌非常丰富、场景非常丰富的一个地方。”  

IMG_276

阿根导演 李金明:“第二个还是我们云南的天气,这个肯定是抛不开的。这边天气肯定拍出来的话更通透,阳光也是,日照会很多,相比其他地方。“

IMG_277

时代转折

昆明短剧发展迎来新机遇

剧组演员们感慨“在昆明拍戏太幸福了”,这份由气候和人情带来的“幸福感”,正从个体感受转化为昆明短剧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当行业从依赖巨额投流的“1.0模式”转向内容为王的“2.0时代”,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文旅资源,使其成为了定制短剧生长的天然沃土。

IMG_279

昆明影视行业协会秘书长 邓景泽:“微短剧它其实有几个发展(阶段),现在应该是进入 ‘2.0’、‘3.0’的时代了。在‘1.0’时代,就是我们大家看到的,所谓的投流短剧,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总裁爱上离婚后三个娃的我’等等,或者‘拜见龙王如何如何’‘大将军’这些。这些投流短剧呢,它基于大量的网络小说进行改编,然后把它切的很碎,把它中间的一些转点内容拿出来拍。它大规模地依赖投流,投流的比例达到多少呢?达到整个收入的70%-80%。也就是说看到他收了1000万,有700-800万,他需要拿来进行投流。”

IMG_280

昆明影视行业协会秘书长邓景泽介绍,在全国短剧市场经历野蛮生长的“1.0时代”时,制作成本被压缩,大量资金用于大数据精准投放,这种模式下,昆明选择了谨慎观望。转机出现在短剧进入“2.0时代”。定制短剧开始兴起,地方政府的主旋律题材、文旅项目的宣传剧、品牌商定制剧,这些新型短剧需要真实的人物塑造和完整的故事脉络,更注重内容质量。

IMG_281

昆明影视行业协会秘书长 邓景泽:“进入到‘2.0时代’,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因为他更注重的是内容、故事。不能完全都是那种爽点了,他要讲究真正的人物、故事、符号、人设、元素。”

IMG_282

拍摄周期短是短剧的一大特点,这也让昆明的气候条件意外成为了短剧产业的竞争优势。日照时间长、温度稳定,让既定的拍摄计划不容易被打乱。

IMG_283

昆明影视行业协会秘书长 邓景泽:“我接触过一个偶像剧,那时还不是微短剧,是一个网剧。投资还是好几百万、上千万的网剧导演。他就是在12月底来到了昆明,然后我们帮他选的景。我就问他,我说怎么会12月份跑来昆明,我还以为是不是来避寒。他说不是,是工作。为什么呢?他说好多地方树叶都枯了,这是偶像剧啊,那个树叶也是枯的,到处草也是黄的,这拍出来多难看。只有昆明的天是蓝的,花是红的,铁路边花都还在盛开,他说拍出来就美轮美奂。因为他当时要赶在春节前上映,所以他就需要拍摄,这就是我们巨大的一个优势。”

昆明影视行业协会秘书长邓景泽近日做客《新闻夜总汇》——热点观察室时,还与主持人一起探讨了短剧产业、昆明打造影视“热土”等热门话题。

项目推进

成果初显未来可期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西山区政府2024年重点引进的文旅项目,一期工程于今年7月初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截至目前,基地已承接了《陈翔六点半》等60余部短剧及短视频的拍摄,其中云南本土传媒公司创作的《三个竹马悔哭了》等作品在各大平台获得较高热度。

IMG_286

春雨937文创园 云南华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永刚:“我们计划是将整个园区,整个春雨937(文创园),都变成短剧、短视频的一个拍摄基地。这样的话,场景就会更丰富,可以达到300多个场景。”

IMG_287

IMG_288

图源:云南华誉影视文化传媒公众号

李永刚表示,未来,基地计划以实现“一部剧带火一条线路”的文旅赋能为目标,让短剧产业成为昆明乃至云南文旅发展的新增长点。

春雨937文创园 云南华誉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永刚:“在未来,我们首先会把二期的场景按照工期更好地丰富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剧组。未来我们也会有一些自己的自制剧,根据云南的历史文化、风景文化,来拍一些跟我们云南有关的短剧。来更好的把云南的景,包括云南的旅游带动起来。”

IMG_289

政策引导

昆明短剧向文旅定制转型

一方面是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在省市各部门的引导下,昆明短剧产业正朝着文旅定制方向转型。邓景泽介绍,目前,针对云南咖啡、鲜花、茶叶的微短剧都是重点扶持对象,而今年我省还顺应市场和行业变化,举办了百剧剧本竞赛,持续推动内容创新。

IMG_291

IMG_292

图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昆明影视行业协会秘书长 邓景泽:“以微短剧为代表的多屏市场,其实我认为这是一个娱乐方式。整个的还有包括传播方式、内容组建方式的改变,这是时代的大背景,这不可逆。所以我们政府给到这些政策呢,它具备了很多的一些前瞻性的、特别市里面给到的引导,都是希望能把昆明的人文故事、我们那么多昆明美景、那么多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动人的那些故事,吴井桥、西山龙门等等这些传说(拍出来)。如果能拍成很好看的、和文旅结合的定制微短剧,一定会非常好。”

IMG_293

直面挑战

积极布局未来可期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邓景泽坦言,昆明的短剧人才储备是一个挑战,短剧产业链仍存在明显短板。

昆明影视行业协会秘书长 邓景泽:“我们没有好的影棚、专业的(后期)人才,还有就是演员和编剧。编剧的这个力度,就像我说微短剧特别费编剧,但我们原来的影视编剧,这个群体的规模也有限。这几个(方面)呢,会制约我们的发展速度。但是这几个(方面)是可以通过长期的投入、长期的建设、 加上政府的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是能够建立起来的。”

IMG_295

面对这些挑战,昆明正在积极布局,星樾传媒在871ACE文创园建成了云南首个虚拟数字影棚,行业协会正在推动演员工会建设,并组织编剧训练营培养专门人才,面对昆明乃至云南的未来短剧发展市场,邓景泽信心满满。

IMG_296

图源:微观盘龙公众号

IMG_297

IMG_298

图源:昆明1937国际短视频中心小红书号

昆明影视行业协会秘书长 邓景泽:“微短剧会给我们整个的昆明影视行业带来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就完全围绕以内容为王,我们的优势就出来了。因为云南民族众多 、文化众多,昆明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所以我们其实在造梗方面、在做一些潮流的一些亮点方面,我们是有非常好的土壤基础的,恰恰适应微短剧这样的作品,所以我是比较看好。而且我认为我们在2.0时代,就是这样的定制微短剧,昆明的影视行业是大有可为的。”

IMG_299

李金明导演坦言,随着短剧产业在昆明落地生根,本地演员群体也获得了更多实践机会,有了快速成长的可能。

IMG_300

IMG_301

阿根导演 李金明:“现在我们云南这边的配套也是越来越好,包括我们1937(短视频中心)这边。那我们的演员,他们接的戏肯定也会越来越多,甚至规格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对他们表演的提升也有非常明显的(助力)。”

IMG_302

在这个被加速度重塑的行业里,有人追求快节奏的刺激,有人坚守表演的本真。而昆明,正以其独特的创作环境和产业生态,成为短剧时代一片充满可能性的热土。

IMG_303

影视演员 方雨旋:“我觉得在昆明拍戏太幸福了!气候好,然后吃的也好,大家都非常有人情味。就我们仨在那个小的剧组,但是特别开心,大家都特别的互相尊重。但如果你在外面的话,说实话就还是很难(体会到)人情冷暖。”  

IMG_304

影视演员 吴永坚:“云南这个得天独厚的气候,还有政府的支持,还有现在这个环境这么好,我觉得肯定未来是大有前途的。云南和昆明,我祝福昆明的短剧市场能够越来越好。”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