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短剧市场将冲上千亿收入迎来高光时刻,海外市场更以145.7%的增速狂飙突进,冲出一片新天地。
那片曾由中国“霸总”题材主导的内容海域,如今正迎来格局重塑——
这惊人的增速背后,是印度IAA短剧应用的野蛮生长,是海外玩家的集体入局,是本土创新题材的多点爆发。
浪潮已至,谁在抢滩?谁在退守?
本文将基于短剧自习室的持续观察,揭示海外短剧市场的六大核心变化,解码这片新世界的生存法则。
一、全球短剧规模冲千亿,海外浪更急
2025年已步入尾声,全球短剧市场的战局却愈演愈烈。
据预测,全球短剧总收入将冲击千亿元人民币的高峰。其中,中国短剧市场以677.9亿元稳居主力(数据来源:艾媒咨询);与此同时,中国漫剧市场也有望突破200亿元,成为当仁不让的新兴内容增长力量(数据来源:巨量引擎)。

海外市场的表现则更为突出。根据短剧自习室的推测,2025年海外短剧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10.7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高达145.7%,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海外市场的这份成绩单,来自我们对200多款主流短剧App的全面监测。我们联合Appfigures追踪大盘内购收入,并结合广告、H5、社交媒体分发等多渠道收入的综合调研,力求还原一个完整的海外营收图景。
为验证数据可信度,我们也横向对比了多方观点,结论不谋而合:
Omdi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110亿美元;
红果总编辑乐力判断:行业正从500亿元基础加速冲向千亿大关;
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海外短剧应用内购收入约38亿美元;
点众科技陈瑞卿同样指出:海外规模预计达36亿美元,增速126%。
与日益规范、监管趋严的国内市场相比,海外短剧市场仍是一片充满想象力的热土——这里玩家更迭频繁,暗礁潜伏,也浪潮汹涌。短短一年,足以改写赛场规则。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这片沸腾海域,共同梳理2025年海外短剧正在经历的关键变化。
二、平台、市场、玩家六大核心变化
变化一:流量去中心化,利润仍由头部掌握
从下载规模来看,2025年下载榜Top10的应用整体量级已显著超越前两年,显示出短剧市场水位整体抬升,用户基本盘持续扩大。
下载格局层面,短剧应用CR10(前10名集中度)从去年的83.1%下降至65.5%,同时,前三强与后续名次之间的差距逐步收窄,而第四至十名阵营的数据则普遍上扬。这反映出用户流量像溪水分流般漫向更多应用,短剧应用格局正从“寡头垄断”走向“多极共存”。

内购收入层面,Top10应用的收入规模同样水涨船高,头部玩家吸金能力有增无减,持续拉动整个市场收入向上攀升。尽管CR10数值从86.2%微调至83.8%,利润的“王座”仍被少数领先厂商牢牢掌控。可以说,流量在扩散,但赚钱的逻辑,仍未脱离“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变化二:IAA的风吹向海外,印度风势最大
2025年1–10月期间,IAA模式(In-App Advertising,应用内广告变现)在海外短剧市场中的渗透速度明显加快。
从应用数量上看,进入下载榜TOP30的IAA应用数量在9月之前基本稳定在12–15款;9月之后则从13款跃升至21款,并持续保持高位,反映出IAA类应用的上榜节奏显著提速。

从其下载量占比来看,IAA应用的市场份额增长更为突出:从1月的20.9%起步逐步攀升,经历一定波动后,于9月首次突破50%,占据整体下载量的半壁江山。这表明IAA已成为推动短剧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IAA应用的上座率提升不仅源于上榜数量增加,更得益于单个IAA产品的获客能力显著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印度本土应用贡献尤为突出。
以Kuku TV、StoryTV、QuickTV为代表的IAA应用,自2025年下半年起凭借快速提升的市场份额,成功跻身下载量头部阵营。
变化三:“出海地图”持续扩张,新兴市场加速点亮
2025年,海外短剧市场正以惊人速度铺开其全球版图。Appfigures数据显示,符合“月下载>50万次或月收入>50万美元”的活跃国家数量,已从年初的39个稳步增长至年末的49个。
这意味着,短剧的“用户星图”正在快速点亮——从北美、东南亚等传统优势区,一路延伸至拉美、非洲、中东等新兴热土。一场属于短剧的“地理大发现”,仍在进行中。

变化四:海外本土玩家批量入局,中国玩家份额下降
从去年Q3到今年Q3,下载榜TOP30应用中,中国应用所占的下载份额从95%大幅下降至约67%,下滑幅度高达28个百分点。同时,上榜的中国应用数量也从25款减少至21款。
值得注意的是,仅印度一个市场的应用就强势占据了榜单中的6个席位,共同斩获超过21%的下载量。这一变化清晰表明,海外本土玩家的集中入场,正在有力冲击原本由中国应用主导的市场格局。

随着印度应用集体崛起,以及日本富士电视台、韩国JTBC、美国NBC环球等“正规军”相继入场,短剧竞争格局明显升级。进入第三季度,具备好莱坞背景的MicroCo、Verza TV等平台也蓄势待发,一场更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正在拉开序幕。

变化五:制作趋向“本土联合”,不再依赖中国团队
在制作层面,今年的短剧行业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化联合”趋势。与去年以“留学生团队”为主的制作模式不同,今年有更多海外本土媒体巨头和专业制作公司入场。他们通过自有IP改编、跨国协作等方式,共同抬高短剧在制作效率与内容质量上的水位。

此外,能够调动美国影视核心人才资源的主流势力,以及手握顶级IP与资本的娱乐巨头也已相继下场。他们的加入,预计将从行业规范、生态布局等多个维度,深入影响海外短剧的内容创作规则和产业格局。

变化六:制作效率升级,海外迎来“AI短剧新王”
AI短剧正在海外市场迅速崛起,不仅是中国企业在积极布局AI短剧出海,海外本土团队也推出了多项数据亮眼的作品。
近期,由百度投资的井英科技制作的AI短剧《The Billionaire’s Return》连续多周登顶DataEye海外微短剧热榜榜首,累计热值突破2400万,并带动其播出平台Reel.AI的投放量与用户参与度显著回升。

印度市场在AI短剧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号称“印度首部AI生成短剧”的《Raftaar》上线15天即突破100万观看,推动平台DashReels宣布“在2025年底前推出100部AI短剧”的计划。
另一部神话题材AI短剧《摩诃婆罗多:一场正义之战》在Jio Hotstar首播便创下650万次观看的纪录,达到平台平均观看量的2.1倍。

AI短剧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场接受度的提高与制作模式的突破。
根据谷歌委托的调研,海外市场(美国、巴西、印尼)有55%的用户愿意为AI参与制作的短剧付费,其中23%付费意愿更强;49%的用户可接受纯AI生成短剧,30%表现出更高付费意向。

在制作层面,AI短剧展现出显著的成本与效率优势。与传统真人剧依赖本土团队、拍摄制作流程复杂相比,AI短剧通过成熟的AI演员与创作平台即可完成全流程制作。
井英科技创始人朱江透露,一部爆款AI短剧的成本可控制在同类真人剧的20%以下,为内容规模化出海提供了新的可能。
结语
2025年的短剧行业,全球化程度更深了。
海外战场的进程也正从“流量扩张”迈向“生态重构”,随着本土势力崛起、变现模式分化、内容题材裂变,过去依靠单一打法通吃全球的时代正走向终结。未来属于能深度融合本地文化、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在技术与内容之间找到平衡的玩家。
这场围绕用户注意力与内容效率的竞争,也许将不再只是“谁更懂短剧”,而是“谁更懂世界”

栏目导航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