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王志顺:优秀电影是时代的“显影剂”

截至8月2日17时54分,电影《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含预售)超12.48亿元,进入2025年度票房榜前三,持续领跑今年暑期档票房榜!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8月2日17时54分,电影《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含预售)超12.48亿元,进入2025年度票房榜前三,持续领跑今年暑期档票房榜!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南京照相馆》成为2025年暑期档的现象级作品。这部取材于南京大屠杀真实罪证影像的影片,不仅以“照相馆”这一微观切口完成了对宏大历史的“具象化”叙事,更以“底片运送”这一行动,串联起个体生存与民族大义的深刻命题。当观众为银幕上老金拉动背景幕布、众人含泪高呼“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片段潸然泪下时,这部电影已经成功地将小人物命运与民族大义紧密联结。

从市场维度看,该片折射出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路径的成熟。《南京照相馆》以64%的女性观众占比和三、四线城市的观影强势表现,打破了人们以往认为“历史题材面临受众局限”的刻板认知。值得深思的是,仅7月31日这一天,该片在南京观影人次就近68万,位列全国第一。通过这部电影,南京仿佛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为创伤记忆提供了具象化的回溯与疗愈通道。

《南京照相馆》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它为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方法论启示。该片拒绝符号化的悲情渲染,通过“照相馆”这一封闭空间的张力,将民族叙事嵌入日常逻辑:冲洗照片的显影液成为揭露真相的隐喻,布景幕布上的山河画卷化作家国情怀的载体。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共同构筑了“个体命运与国家记忆”的创作范式。正如镜头定格的那一帧帧照片,真正优秀的电影,从来都是时代的“显影剂”。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