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发家,频频推出各类社交产品,狂吹元宇宙泡沫,短剧行业最早的开拓者、获益者。
一直追风口的映客,终于遇到了它的白衣骑士——短剧。
映客在发展短剧业务的路上,行事风格颇具江湖大哥风范。它用一部部作品,塑造了短剧行业的气质,成就了自己的利润增长:研究爆款,10部以上的批量翻拍爆款剧;不内耗,扑街剧认赔走人,从结果出发复盘业务好坏;大规模投流占领市场份额,哪怕这批剧不赚钱,但在公司的财报上是好看的。
男频付费下沉剧、紧跟时事的世情剧、精品女频剧……映客做短剧,主打一个市场爱看什么我就产出什么。直播的基因,让映客在做短剧时敢擦边,胆子大,时刻将用户放在心里,用户过去用真金白银,现在用观看时长支持。
8月29日,映客发布2025半年报,报告期内,映客营收26.78亿,较上年同期的35.33亿,同比下滑24.2%;经调整净利润2.81亿,较上年同期的1.46亿,同比增长92%。
现在,短剧已经成为映客的主营业务。今天,我们一起复盘映客的短剧业务,以此看看想做好短剧所需的核心能力。
01 短剧业务:先走量,再做爆
2022年时,映客就开始做短剧,一边培育自己的产业链,一边发挥自己的擅长的投流、懂人性需求的特点。
经过5年的发展,映客已经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构建了自己的短剧全产业链公司。
天眼查显示,映客分别持股了美光盛世、快创,两家短剧平台的40%的股份,以及全资的子公司海南恒系网络科技公司,这三家映客做短剧的主力军。
此外,美光盛世持有西安朝气蓬勃70%以上的股份,是其实控人。美光盛世实控人马宇阳也是郑州三笙万物的大股东,持有其51%的股份。
因此,也可以将朝气蓬勃和三笙万物理解为映客全资的制作公司。
制作方朝气蓬勃在西安,三笙万物在郑州,这两个地方劳动力密集,成本低,出短剧可以又快又便宜,能走批量复制。
快创总部在广州。从零几年的减肥养生药风靡全国开始,到社交直播狂赚打赏,广州人做生意主打一个直接、直抵用户的刚需。
当美光盛世和快创做短剧时,也会强调性价比。
杭州短剧制片人橘子曾说起美光盛世做短剧业务的方法论,“它们的责编看到了爆款剧本后,会迅速理出来剧爆的结构,再找编剧写10个类似的剧本,批量拍摄。一部扑了没关系,一部爆款就能赚回来了。遇到爆款IP,他们有时买不到版权,就先拍。找上门了再赔钱。”
赚钱的第一步,是先做。题材战术+复盘修改调整,就已经走在了成功的路上。
DataEye2025H1百强平台榜数据显示,快创和美光盛世,分别在该榜单中占据第8和第12的名次。也就是说,映宇宙系作品上榜频次高达328次,上榜短剧数量多达217部,累计收获的热力值约为7亿 ,可以说得上是短剧行业的中流砥柱之一。
02 做赚钱短剧的秘诀
“你可以说它们拍的剧不精品,但你不得不佩服人家赚钱的本事。”
提到映客系的短剧业务时,橘子佩服地说道。
在短剧题材上,美光盛世擅长捕捉当下的社会情绪,能拍大爷大妈爱看的土味短剧,也能拍一线城市人看了后会心一笑的作品。
去年9月中旬,美光盛世和三笙万物联合出品的《婚礼上婆婆惊艳全场》,多日霸榜第一,其中的“打脸恶媳妇”剧情,让很多观众看得直呼过瘾。
剧中的主场景基本在一家酒店内完成,核心剧情围绕着婆媳矛盾展开,内容紧贴时事,儿媳想嫁入豪门,儿媳抓小三,恶儿媳本相毕露等故事情节,能够很好地击中中老年观众的心理,又给足了观众情绪价值。
这部剧一共35集,前30集都在一个宴会厅中完成,主要的情节推进靠台词。推测这剧拍摄时间3天左右,主演都是新人,成本并不高,是美光盛世以小搏大的典范。
在当下的短剧市场中,能够研究好爆款后,迅速模仿拍摄,推出新剧的公司的,依旧有钱能赚。短剧体量小,市场大,能微创新的短剧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受众。
今年6月,美光在自己账号上线了短剧《裁员后我的美女总裁求我复职》,火爆时80万人追更。男主角“余程冬”被对手公司“骁米集团”挖走,搞无人驾驶却闹出汽车30秒自燃爆炸。观众看嗨了:这名字和剧情,分明在影射华为余承东和小米SU7。这部剧充分证明了短剧的现实性和当下性,所谓的一、二线人群,最爱看的还是吃瓜剧。
短剧导演农夫这半年一直在和快创合作短剧。他指出,“快创现在主要做的是情绪类短剧,策划分析好市场流行的内容后,会在10天内写出剧本,5天拍,10天剪完上线,30-40集的体量。剪完了付费免费一起上,成本低,能微赚就能多做,博爆款。”
03 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四大原则
2014年时,映客的创始人奉佑生做音乐产品不顺利,决定转型,“哪里离钱近,就去哪里,最好用户上来就能花钱。”
那么,什么产品距离钱近呢?他先后考察了国内外谷歌、亚马逊、腾讯、百度、阿里等10多家公司,觉得四个维度必不可少。首先,选择的方向要足够大,代表未来。第二,要避开BAT,能够杀开一条血路,冲出来。第三,能形成生态闭环,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第四,要具有自我爆发性或者自我传播性。
11年过去了,奉佑生一直遵循着这样的原则,频繁追风口,寻找新的创业赛道。
2015 年 ,映客开启直播业务,解决了无数人的社交需求,催生了女主播、榜一大哥等新型人物身份,狂赚。
但映客的直播,更多还是水下产业,商业变现往往是打赏充值,见不得光,无法被大众化,上市后赚钱稳但做不大。
2018年,映客推出了社交产品「不就」;2019年,映客收购了社交产品「积目」,推出了在线相亲APP「对缘」。
屡败屡战。映客做的产品虽然口碑差,活不久,但是一直在风口上。2021年的时候,映客碰到了短剧,同样的打法,映客终于得以在短剧行业大展拳脚。
投流出身,长期专注于社交产品,擅长捕捉人性的基础需求,上市公司可以玩资本。映客天生是个做男频付费短剧的好苗子。从2022年开始,映客相继推出了《无上至尊》《潜龙》等赚钱的作品。2023年映客新增加的内容服务业务板块,为公司带来4.72亿收入。
剧查查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映客一共推出了1200部短剧。2025年上半年,映客的短剧收入已有5.9亿,总营收占比增至22%。
努力终有收获,映客不忘初心,最终遇到了适合它的赚钱内容形式,原则还是之前的奉佑生信奉的4条:
1、短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
2、截至2024年,巨头都没有下场狠做短剧;
3、短剧体量小,面向C端,回款快,能自己赚钱养自己;
4、短剧可以像短视频一般,有病毒式传播的特性。
纵观映客的短剧发展路径,其成功并非偶然。
从直播时代的“离钱近”逻辑出发,到精准切入短剧赛道,映客始终围绕用户需求与市场情绪快速响应、高效生产。它不追求单一爆款的偶然成功,而是通过系统性的内容矩阵、规模化制作和精准投流,建立起持续盈利的短剧生态。
尽管内容层面常被诟病“土味”或“擦边”,但其对下沉市场的深刻理解、对成本与收益的严格把控,以及对传播情绪的精准捕捉,恰恰构成了其强大的商业化能力。
短剧于映客而言,不仅是一门好生意,更是一次对其核心基因——快速试错、坚决执行、尊重结果——的成功验证。未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与监管趋严,映客能否在“求量”与“求质”、“追风口”与“建壁垒”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其能否从“短剧大佬”走向“股价大涨”的关键。毕竟,资本更爱能唱高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