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剧 / 正文

中国短剧热潮席卷东南亚 中泰影视合作进入新阶段

IMG_256

中国短剧市场2024年规模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并加速走向海外。短剧以高效制作和紧凑剧情在泰国年轻人中走红,推动中泰影视合作进入新阶段。广西成为短剧“出海”桥头堡,AI技术则加速了制作与传播。

新华社报道显示,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突破 5,000亿元人民币(约合2.25万亿泰铢)。凭借时长短、节奏快、形式灵活、制作周期短等特点,中国短剧不仅在国内成为娱乐产业的新风口,也正在加速走向海外,成为中泰影视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驱动力。

IMG_257

在曼谷的地铁高峰时段,许多年轻人一边乘车一边在手机上观看中国短剧。这些作品题材丰富,从豪门恩怨、职场角力到古代浪漫爱情,剧情紧凑、反转频频,吸引了大量观众。泰国年轻人直言,这类作品“看起来停不下来”。

数据显示,中国影视公司正随着创意和传播能力的提升,逐步将短剧业务拓展至海外。短剧凭借其高效生产和内容优势,正在成为推动中泰影视合作的新动能。相关从业人员表示,随着中国短剧在泰国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直接参与泰国市场的短剧制作与发行,推动了两国影视行业的互动与合作。

IMG_258

过去几年,中泰两国影视作品的交流不断加强,不仅加深了民众之间的理解,也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双向流动。中国电视剧《山海情》《闽宁镇》等作品在泰国播出后收获良好反响,让泰国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与文化理念。与此同时,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在2024年在中国取得票房成功,并带动中国游客涌向影片取景地——普吉岛市场,使其成为热门“打卡地”。

位于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位置连接东盟陆海要道,已成为中国短剧出海的重要枢纽。越来越多的广西企业正谋划开拓东南亚市场。泰国、越南、印尼等国家不仅与中国文化相近,而且手机普及率高,对短剧的需求强烈。

IMG_259

与此同时,海外影视制作方也开始借鉴中国短剧的节奏和叙事模式,并在作品中融合本地元素。这种做法不仅推动了影视合作,还催生了跨文化、跨区域交流的新模式。

在9月于南宁举办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人工智能(AI)与影视制作的结合,短剧的生产周期被大幅缩短,效率显著提升,成本也进一步降低。这一趋势正在深刻改变影视产业的生产模式。

IMG_260

IMS新媒体商业集团创始人兼CEO李檬表示,人工智能和各类数字化工具正广泛应用于短剧和短视频制作,从剧本撰写、拍摄、剪辑到翻译全链路支持,不仅提升了内容生产的效率,也极大推动了作品的海外传播。

从传统影视到新兴短剧,中泰影视合作已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互动。短剧的快速发展不仅让泰国年轻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新魅力,也为两国影视产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随着AI等新技术的加持,未来中泰乃至中国与东盟的影视合作有望迎来更加紧密和多元的发展格局。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