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非遗琉璃微短剧《琉璃奇缘》:一部剧带火琉璃文化传播

这个“十一”假期,不少年轻人的出行清单被短剧《琉璃奇缘》“种草”了。短剧《琉璃奇缘》的上线播出,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影视创作,更是一场现象级的文化传播事件。它精准地触达了年轻受众,为古老的琉璃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成功探索出一条“影视+非遗+文旅”的创新传播路径。

IMG_256

引爆关注

从“相对小众”到“热搜爆款”的破圈效应

《琉璃奇缘》凭借其精良的制作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迅速将“琉璃”这一非遗技艺从相对小众的领域推向了大众视野。

数据印证关注热潮:

剧集上线后,2小时飙升至热度榜第四名,微博话题热度破10万+,猫眼平台短剧热度榜7143排名第七,宣发视频当天累计破100万+。《琉璃奇缘》正片在播出平台上线10天,猫眼短剧有效播放破100万+,跻身猫眼热门短剧排行第九名。在社交媒体上,诸如#跟着微短剧看淄博琉璃#” 同城热搜榜第三名。

【#淄博文旅又整活了#】、【#绝美非遗琉璃解锁新姿势#】等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突破30万+,这些直观的数据标志着琉璃文化实现了有效“破圈”传播,触达了远超传统圈子范围的庞大群体。

IMG_260

IMG_261

IMG_262

IMG_263

从认知到兴趣的转化:剧集没有停留在枯燥的知识讲解,而是通过男女主的成长故事,将琉璃的“烈焰煅烧、淬火成晶”的工艺过程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这种“沉浸式”的展现,成功地将观众对剧情的追看,转化为对琉璃技艺本身的好奇与赞叹,激发了深入了解的欲望。

赋能产业

从“线上流量”到“线下经济”的实质带动

《琉璃奇缘》的热播,直接转化为对琉璃产业的实质性消费拉动,展现了文化IP强大的商业转化能力。

搜索热度激增:上线播出期间,各大电商及搜索引擎上,“博山琉璃”、“琉璃工艺品”、“琉璃手串”等关键词的搜索量出现暴涨。这表明观众的兴趣已从线上观剧延伸至线下消费,主动寻求与琉璃实物的连接。

IMG_265

体验经济火爆:作为剧集主要取景地和琉璃产业重镇的山东淄博,迎来了新一轮的文旅热潮。颜神古镇、领尚琉璃文化创意园等地的游客打卡量显著上升。更为重要的是,当地琉璃工坊推出的 “琉璃烧制体验课”预约爆满,许多年轻人希望亲手触摸原料、感受1400度高温的淬炼,实现了从“观看者”到“体验者”的身份转变,极大地拉动了在地经济发展。

IMG_266

IMG_267

IMG_268

领尚琉璃文创园游客打卡参观 

产业形象年轻化:剧中的主角人设是“想当网红的琉璃二代”与“外乡青年”,他们的故事让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认识到琉璃行业并非陈旧古板,而是一个充满创新、激情与无限可能的领域,为行业吸引了新的关注度,甚至潜在的新生代从业者。

开辟新径

为非遗文化传播树立“轻骑兵”范本

《琉璃奇缘》的上线播出成功,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它为所有非遗文化的当代传播,开辟了一条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路径创新:“微短剧”成为文化传播新载体:它证明了“微短剧”这一轻快、强情节、符合现代人观看习惯的形式,完全可以承载厚重的文化内核。相比于动辄数十集的长篇电视剧或严肃的纪录片,短剧能以更低的观看门槛、更快的节奏和更强的情绪张力,充当文化传播的“轻骑兵” ,实现高效、精准的破圈。

IMG_270

模式创新:“影旅联动”形成良性循环:该剧是“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标杆之作。它成功地将线上流量引导至线下实体产业,形成了“看剧→产生兴趣→搜索信息→实地打卡/体验/消费”的完整闭环。这种模式为其他地域性特色文化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IMG_271

IMG_272

颜神古镇游客打卡参观

价值升华:从工艺展示到精神共鸣:《琉璃奇缘》超越了简单的工艺展示层面,它深入挖掘了琉璃匠人“坚守、专注、创新”的匠心精神,以及中西方琉璃文化交流的历史。这使剧集具备了更深层的精神价值和国际视野,让琉璃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和情感纽带,实现了更广泛的价值传播。

IMG_273

《琉璃奇缘》的创作与上线播出,无疑为琉璃行业点燃了一把“复兴之火”。它不仅在短期内显著提升了公众对琉璃产业的关注度,直接拉动了消费与体验,更从长远来看,通过现代化的影视语言和商业模式,为古老的琉璃文化打通了与当代社会、特别是与年轻一代对话的通道。它用实际行动证明,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并非遥不可及,一部精心打造的文艺作品,完全有能力“带火一门艺,激活一座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琉璃范本”。

IMG_274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