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剧 / 正文

令人快乐的短剧,正在悄悄改变你的生活

IMG_256

最近,同事说再也不敢碰短剧了。

每集短短3分钟,剧情紧凑又高能,关键时戛然而止,让人忍不住点下集;

刚一口气追完高潮,紧接着来个大反转,又不由自主地继续看下去;

于是,从下班看到凌晨,精神亢奋,毫无困意,一心想把98集全部看完;

直到手机没电,她才惊觉自己上头到无法自控。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嗑瓜子效应” 。

每嗑开一颗瓜子,立刻尝到瓜子仁的美味,这种即时的小满足让人欲罢不能,不断重复嗑瓜子的动作,直到全部吃完为止。

但万物有度,过度则损。如果一个人过度沉迷于和自身目标完全相反的快乐,终将一点点损伤自己的人生。

IMG_257

看似“无害”的习惯,正在偷走你的能量

网上有个热门提问:“下班时间都用来刷手机,对生活有没有影响?”

有人说:“工作压力大,没有抑郁已是万幸,刷手机既省钱又开心,生活不就是得过且过混日子嘛。”

但也有人认为:“手机屏幕光会导致视力下降,大量信息带来的紧张与兴奋引发失眠,大脑也会变得迟钝。”

的确,长时间无节制地刷手机,不仅浪费时间,还榨干精力,陷入低质量的生活状态。

每个人都会有压力、不如意,适当通过娱乐休息放松,也是人之常情。

但过分沉迷肤浅的快乐,透支精力和时间,最终大概率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破坏身体健康。

这个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触手可及的快乐,在暗中早已标好了价格。

沉溺其中获得一时虚幻满足的同时,自身的时间、精力、金钱和健康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消耗殆尽。

一旦回归现实,随之而来的是一无所获的空虚感和罪恶感。

IMG_258

IMG_259

是什么一步步促使我们成“瘾”?

神经科学界有个著名的实验:把电极植入老鼠大脑,只要它轻踩踏板,电流便会刺激它的快感中枢,促使多巴胺分泌。在电流刺激下,老鼠12小时内按压踏板次数高达 7000 次。

最终,它因过度劳累而无法站立,哪怕食物就在踏板旁,它却视而不见,对更多快感的渴望压倒了食欲。

人也一样,都出于本能喜欢即时满足,为获得更多类似体验,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一旦大脑的快感阈值提升,相同刺激就不能再带来快感。

比如以前刷2分钟短视频就感到快乐,而现在需要1小时、2小时甚至更久。而这就是很多人逐步成“瘾”的原因。

听过一句话:“高级的快乐会给你设置重重障碍,低级的快乐却会直接给你想要的。”

如今,处处都有让人欲罢不能的低级快乐。可一旦放纵低级欲望,大脑就会受到刺激,快乐敏感度迅速飙升,进而上瘾。

成瘾后,意志力逐渐被耗尽,人就会失去一切耐心和自控力。

整个人变得暴躁、颓废,难以深度思考,更无法投入工作、阅读、学习等慢反馈的事情中。

哪怕生活困难重重,也会找借口自我安慰,安于现状,为逃避改变而疯狂追求即时满足,试图缓解内心的空虚。

最终沦为欲望的奴隶,被牢牢地锁在即时满足中,苦苦挣扎。

IMG_260

IMG_261

戒瘾,为生活做加法

马克·吐温曾说:“习惯就是习惯,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步地引它下楼。”

人人都渴望高质量的生活,自控且自律,做自己人生的掌控者。

因此,一定要提防生活中那些偷走我们时间、精力和能量的“坏习惯”。

如果你有这些困扰,那么可以试试做这3件事,一步步戒断“嗑瓜子快乐”的瘾。

首先你要保持觉察,认出窃取你能量的成瘾行为。

现在手机都有“屏幕使用时间”的功能,我们可以查看一下手机使用时长,筛选出那些偷走时间的软件,并给它们设置时间限制。

这么做,是为了帮助我们控制无意识刷手机的频次,增加APP使用难度。

有足够的觉知力,我们才能不断从“无意识地重复”,过渡到“有意识地选择”,从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其次,我们可以反向利用“嗑瓜子效应”,知行合一。

通过行动,遵循大脑的规律去做事,持久地改变其实很容易。

比如:“1天1个俯卧撑,1天1页书,1天写50字……”

行动足够简单,就不可能失败。

真正的改变,不是强硬地要求自己一蹴而就,而是学会庆祝自己每次的小行动,并从中汲取“我可以”的正反馈。

戒瘾,最好的办法不是立刻剔除坏习惯,而是通过增加有意义的活动,一点点实现平衡。

当注意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内心的充实感会取代沉迷的欲望,从而减少成瘾行为。

IMG_262

IMG_263

很赞同一句话:“沉溺于低级的享乐是一种假象的幸福,毁掉的是持久的满足。”

嗑瓜子快乐,削弱思考力,消磨斗志,短暂的愉悦终将以加倍的痛苦为代价。

只有适度娱乐,专注自我成长,保持身体健康,才是顶级的享受。

这种享受是值得骄傲的人生经验,它赋予我们能量,让我们活得更健康、幸福。

所以,勇敢地掌控周围的环境,每天做一点改变,生活将会狠狠奖励你。

关键词: 短剧 正在 生活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