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陈海燕、刘昕雨:短剧创作如何走稳“长视”之路

短剧积聚了轻巧灵活、故事爽点密集等诸多优势,发展势头迅猛、影响力度强劲,已然跃升为当下视听产业中最具创新能量和发展潜力的蓝海领域。号称“一周完成、一月上线、一部财富自由”,短剧以便捷链入的收视渠道、“数字甜点”式的情节内容、狂轰乱炸的视觉刺激“收割”大批追剧用户,狂飙突进的野蛮生长中,良莠不齐之态愈加显著,不少内容失范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因而,在题材内容等多方面对创作加以正面引导,正是当下短剧良性健康发展的紧迫任务。

在风起云涌的短剧行业中,优质的内容生产应直击当前同质化、低质化的痛点。既要提供娱乐产品,更要努力建构故事的人文意蕴与文化内涵,建立起现实生活与观众的情感连接。创作者需在多个维度上共同发力:扎根现实,从普通人的真实境遇中汲取灵感,传递温暖与关怀;深植传统,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挖掘养分,以创新表达激活古典之美;融合文旅,将一方风物编织为剧情底色,在叙事中呈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短剧从追求简单粗暴的“爆款逻辑”,转向构建健康、理性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内容生态,真正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01

扎根现实,讲述“我们”的新时代篇章

要向现实扎根,挖掘贴合现实生活的内容、题材。在情节设计与人物塑造上突破“打脸绿茶”“霸道总裁”“甜宠虐恋”等蔽旧套路,创作要立足于现实语境,关注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的生活境遇,挖掘现实世界的普遍存在性,为观众提供温暖的情绪体验,补足短视频长期以来因体量不足造成的内容短板,赋予短剧以深刻的思想意蕴与丰厚的情感关怀。当前已经推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优秀作品,《家里家外》以20世纪80年代的川渝地区为背景,深入描绘了工程师陈海清与女工蔡晓艳这对再婚夫妻及子女组成的四口之家。剧中没有回避再婚家庭普遍面临的复杂困境,而是聚焦成员间如何通过日常行动逐步构建超越血缘的情感,为现实中类似处境的家庭提供了温暖的参照。《大妈的世界》聚焦中老年群体,融入“鸡娃”、磕CP、学区房、饭圈等社会热点话题,既对当下规模庞大的老龄化群体给予了足够的人文关怀,也恰到好处地抨击了社会存在的部分极端现象。《超能坐班族》着眼职场,融合热点话题,巧妙借助超能力这一设定,以幽默奇幻手法揭露职场生态,隐晦地影射了“社畜”们的痛点与期盼。《我的归途有风》以北漂白领视角,讲述返乡创业历程中的原生家庭、婚恋观念等话题,展现对慢生活的追寻与人生问题的思考;《飞驰余生》聚焦老年男性对抗疾病的晚年友谊;《小圆满》从生育问题切入,关注家人间的沟通与和解;《柒两人生》在悬疑外壳下包裹儿童拐卖、女性力量等现实议题,引发观众对“她”力量的共鸣。

IMG_256

02

深植文化,激活传统的年轻表达

短剧的创作要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寓传承于创新,以创新推动传承。文化的传承创新不能停留于表象,“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文化+”短剧以新颖活泼的表现形式,贴近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和情感需求,成为他们了解、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小年兽与捉妖师》用“剧式表达”来摆脱文化元素的堆砌与拼贴,将国人独特的文化和情感共鸣融入剧情,深厚文化底蕴的外壳下巧妙传递出温馨的团圆主题。《逃出大英博物馆》用“拟人”手法表现小玉壶对回归故土的渴望,表达“文物的归属应是故土”的深层含义,搭建起观众与角色之间情感共鸣的桥梁;《东坡先生赶考记》从现代人的视角来审视北宋时期的科考和文化风貌,融汇众多古典诗词和历史文化元素,呈现一幅宋代社会生活的多彩画卷;《我是名角儿》展现北京胡同文化和京剧艺术的水乳交融;《超越吧!阿娟》从少年梦想开舞狮馆的热血故事,展演传统技艺舞狮的独特魅力。京味儿轻喜剧《钟鼓楼前》聚焦北京胡同生活,展现胡同百姓的烟火气与中外文化交流的现实场景。这些优秀的剧作,从对个体人生境遇的刻画中体现对主体理性意识的珍视,对推动短剧创作跳出唯利是图的创作动机,扭转即时享受的消费心态,立足于同现实语境同频共振的价值观照,具有极其重要的典范意义。

IMG_257

03

融合文旅,一方风物一场好戏

优秀的文旅短剧用形式新颖的脑洞打破常规设定,糅合热门题材与本土风物等多种元素,有望一定程度上扭转短剧背离现实、悬空虚浮的弊端。随着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渐次落地,涌现《我的归途有风》《等你三千年》等一批力作。“短剧+文化+在地”的创作思路将特定地理场景与共通的乡土记忆交汇融合,通过文旅短剧建构虚拟场域,一方面强化了地方文化的历史书写,形成“空间副本”,其中映射的集体情感,成为特定社会群体共同记忆的再现;另一方面,优秀的文旅短剧也将重新定义历史和地域的关系,短剧中的虚拟场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坐标,而是被赋予了空间属性与象征符号的双重属性,成为容纳、迭加观念与情感的载体。如《你好,苏东坡》以苏东坡穿越到2024年的定州塔下为线索,以象征性的映射手段,将定州的开元寺塔、文庙、贡院等地标景点与特色美食定州焖子变化为空间语言和社会体验,成为定州风土人物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延续的凝聚性结构,将个体与乡土进行时空连接并构造象征意义体系,建构群体记忆,以持续性对抗对乡土记忆的遗忘,实现文化传承。《我等海风拥抱你》以爱情故事为基底,巧妙地融入海洋环保理念,生动呈现出福建泉州的海边美景与民俗特色。《全糖少爷》将镜头聚焦于甘肃永靖,使大西北风光成为塑造角色的关键元素,丹霞地貌、刘家峡等自然风光频繁亮相。《我和我的松树村》《高碑店故事》将青年成长历程与乡村风貌的变化融合在一起。《川西奇遇记》借中美混血姑娘的文化寻根之旅,全面展现川西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地道美食。《等你三千年》创造性化用负荆请罪、陌上桑等典故,展现邯郸作为战国古都的历史底蕴。《一梦枕星河》用桐叶扇和古城镌刻起三代人三十年的苏州故事,彰显苏州“双面绣”的绝伦之美。《你的岛屿已到达》配合常德桃花源赏花季,刻画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图景。优秀的文旅短剧,使得短剧与地方文化、旅行三者之间,拥有了全新的阐释意义,构筑起叠加态的“共同体叙事”,为乡土叙事赋予了文化根基,为漂泊的旅行烙印上记忆皈附,构筑起具有深刻鲜明意蕴的符号体系,成为“在地性”特有的“意义结构”,推动地方(中国)文化及美学特质的传递与再造,构建起全社会的情感结构,激发情感共鸣,为民族文化记忆“共同体美学”的大厦铺垫基石。

IMG_258

短剧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暴露诸多弊病,不乏粗制滥造者凭借密集“爽点”造就视觉景观,吸引受众心甘情愿消耗时间与金钱,受其操控而加剧主体的异化,其中凝聚的强大流量基数彰显着大众对简短便捷、轻松无脑这类主打休闲娱乐文化产品的偏爱。“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值得警惕的是,受众盲目跟随短剧的“爽感”“爆点”,在充值解锁、无脑爽剧中乐此不疲,无视视觉感知的钝化与理性逻辑的退步;随着数字技术的雷驰电掣,虚拟空间无边无垠,曾经作为审美能动创造者的受众,我们的身体逐渐被数字技术和流量算法所检测、操控,思想日益被跳动的字节、无脑的爽剧、缤纷的虚拟世界所逼仄、规制,正在一步步沦为远离大地的“无根之人”。如何才能重回现实的坚实大地,重新找到扎根的土壤,从而摆脱“被冥河摆渡人卡戎榨干灵魂的命运”?

低劣短剧的甚嚣尘上,文娱快消品营造的甜腻“白日梦”、充斥着纷争与幻想的“梦境”,对文艺产品的价值引领功能形成了挑战。现代化的进程呼唤现代化治理方略,小程序微短剧的乱象也亟待高效有力的治理手段,亟需大力推出一批扎根现实、深植传统、联手文旅的精品内容,满足市场对精品短剧的巨大需求。唯有如此,短剧才有望成就“长视”之态,聚齐萤微之光,烛照新时代百花齐放、群星璀璨的文化盛景。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