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从“小众狂欢”成长为“全民热爱”,国漫剧集的范式革新与破题路径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全球热映到《中国奇谭》《灵笼》的跨圈传播,国漫剧集已从“小众狂欢”成长为“全民热爱”的文化载体。  

IMG_256

在政策扶持、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跨越,呈现出鲜明的发展新貌,同时也面临着突破瓶颈的迫切需求。深入解析其趋势、特点与范式,明确破题方向,对推动国漫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趋势:多维进阶的创作生态

国漫剧集的发展趋势已渗透创作、产业、传播等全链条,展现出体系化升级的鲜明特征。

内容供给向“精品化+细分态”升级。行业告别数量扩张的粗放模式,转向质量提升的集约发展,《灵笼》《浪浪山小妖怪》等风格多元的佳作集中涌现,印证“高质量发展”成为核心共识。  

IMG_257

题材结构持续优化,网络动画向青年向、现实向深度拓展,形成全年龄段覆盖的内容矩阵。同时,原创内容逐步破圈,虽IP改编仍占主流,但《灵笼》《中国奇谭》等原创作品的成功,标志着行业原创能力的显著提升。

技术应用进入“智能化+融合化”阶段。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战略推动下,国产技术实现突破,动态水墨渲染引擎等技术应用达到国际水准,虚拟制作、VR/AR等技术的投入则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更成为重构创作流程、拓展艺术表达的核心动力。

新特点:价值表达的多元呈现

相较于传统创作,当前国漫剧集在内容表达、文化内核与传播互动上形成了鲜明特质。

文化表达实现“传统性+现代性”融合。创作不再局限于文化符号的简单堆砌,而是实现传统元素的创造性转化。以2025热播作品《灵笼2》为例,该剧以东方哲学诠释科幻命题,让中医理念、道家思想成为叙事逻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融合既赋予作品独特的东方美学,又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获得新生,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 

近日,在《灵笼》第二季的研讨会上,该剧主创表示,《灵笼》的诞生源于对中国科幻动画空白地带的探索与坚守。作品中所呈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东方哲思与末世伦理的融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实践。在出海方面,国家“千帆出海”行动计划为《灵笼》等作品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中国故事能够更自信地走向世界。

《灵笼》已从一部动画作品成长为“可与观众共同成长的世界”,该剧主创表示,《灵笼》第二季在B站创下的39万同时在线纪录、IMDb 9.3的高分评价,以及动态漫画、实体书、品牌联名等多元化开发成果,健康的商业生态反哺内容创作,形成良性循环。

《灵笼》编剧汪晨微分享了创作团队构建科幻世界观的创新理念。团队突破传统叙事范式,从中医经络、传统武术、道家哲学等中华文化中汲取灵感,将故事中的“生命源质”设定为信息、能量与数据的集合体,构建出独具东方特色的能力体系。创作过程中,团队与科研机构深入交流,将科幻设定与前沿科学相印证,确保作品既扎根文化传统,又具备科学前瞻性。同时,通过主角的身份探寻与文明形态对比,作品深刻探讨生命意义与人性价值,传递出“勇气孕育希望”的创作理念,展现了中国科幻作品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  

IMG_258

业界专家指出,《灵笼》第二季在叙事格局、主题内涵和技术实现上实现了对传统动画剧集的跨越,不仅打破了国漫类型题材的壁垒,将东方哲学与科幻类型创造性融合,更突破了国产3D动画技术的边界。她特别强调,作品以西方熟悉的末世科幻为叙事外壳,包裹东方特有的生命与价值内核,构建出跨文化共鸣基点,为国产动画出海提供了全新思路。 

在文化自信与科技自强日益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灵笼》系列动画以其独特的东方科幻叙事、精湛的制作品质与深远的国际影响,彰显了国产动画的无限潜力。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唯有坚守文化根脉、坚持创新驱动、坚定国际视野,中国动画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中持续发声,真正实现“走出去”。《灵笼》的探索与实践,正为中国动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可供参考的标杆式实践。

新方向:突破瓶颈的关键路径

尽管成就显著,国漫剧集在原创能力、国际布局、价值平衡等方面仍需突破,方能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强编剧队伍建设,挖掘兼具思想性与故事性的原创选题,避免IP改编带来的同质化困境,从源头上提升内容质量。

突破国际化局限,构建全球叙事。国漫出海仍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对欧美市场的渗透力不足,国际发行渠道与本地化运营能力有待加强。应深化国际合作,通过中外合拍吸收先进经验,同时组建专业本地化团队,实现语言翻译、文化适配的精准落地。更要提炼具有全球共识的中国故事内核,将民族叙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结合,提升国际传播的穿透力。

平衡商业性与艺术性,规避流量依赖。部分作品存在过度追求流量、忽视艺术表达的倾向,特效堆砌、剧情套路化等问题影响行业口碑。需树立“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创作团队应坚守艺术初心,平台则需优化评价体系,避免单纯以播放量、热度为导向的考核标准。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推动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培育健康的创作生态。

完善工业化体系,提升生产效能。虽已迈向工业化,但国漫剧集的标准化流程尚未完全建立,部分项目仍存在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需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推动制作流程的规范化与模块化。同时,要深化AI等技术的场景应用,在角色设计、渲染等环节实现效率提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业化生产体系。

从产业升级到内容创新,国漫剧集正走在“中国动画学派”崛起的关键道路上。把握精品化、工业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坚守文化内核与艺术初心,突破原创与国际化瓶颈,国漫剧集必将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跨越,成为传递中国价值、展现中国美学的重要文化名片。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