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我们不仅见证了电影市场后半程的爆款接力,剧集市场古装、政法、乡土等题材的轮番霸屏,也见证了短剧新势力不断突破行业天花板。
在播放数据、内容创新以及平台政策的多重推动下,短剧已从早期以流量为导向的“电子榨菜”,逐步升级为拥有广泛社会关注度和较高艺术完成度的“娱乐正餐”。
短剧跑赢暑期档
暑期档短剧的总观看量高达311亿次,这一数据大幅超越了长剧TOP20作品156亿次的播放总量,彰显了短剧在碎片化消费场景中的优势地位。其中,红果短剧平台的表现格外亮眼,其头部作品《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集均播放量约为2500万,尽管与《以法之名》等热门长剧3000万的集均播放量仍有差距,但这一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全年已有五部短剧的集均播放量突破2000万,即便在长剧领域,这也是一个较高的门槛。
红果短剧在暑期档刷新了包括“最快破30亿播放量”和“播放量与热度双破亿”等多项行业纪录。共有16部短剧累计观看量突破10亿,这标志着行业正式迈入“10亿时代”。
其背后是用户规模的飞速增长。该平台月活跃用户数量从3月的1.73亿迅速攀升至6月的2.1亿,为内容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多部爆款作品的诞生,不仅得益于用户基数的扩大,更源于多元素叠加所产生的“乘法效应”。例如,《十八岁太奶奶2》融合了穿越、家族、女强以及航天等多重热门题材,实现了对更广泛人群的覆盖;国民 CP多次搭档合作(如《念念有词》《南音再许》),促成了剧集之间热度的共振;顶级演员以“众星拱月”的模式参与配戏,也打破了长剧领域常见的阵容结构。
此外,“一本多拍”机制通过多团队进行同题竞争,并利用算法筛选出优胜作品。虽然这一机制伴随着版权争议,但它有效地维持了IP的热度,并推动了内容创新。
反套路叙事与社会议题融合成破圈关键
暑期档短剧呈现出强大的自我迭代能力,其创新不仅局限于题材表层的更迭,更深入到叙事模式、人物设定以及美学风格的系统性重塑,成功避开了批量生产和同质化竞争的陷阱。
一批“反套路”作品通过突破“霸道总裁”“甜宠虐恋”等传统框架,重新界定了热度与口碑之间的平衡。它们并非摒弃流行元素,而是以更贴合现实、更注重人物真实性的方式对内容进行重构。
例如《念念有词》摒弃了狗血的叙事方式,凭借女主角的“语言轰炸”与男主角的“绝对沉默”营造出戏剧张力,在日常场景中勾勒出真实的情感逻辑。
人物关系设定出现了显著转变,传统的“霸道总裁+小白花”模式被颠覆,转而对性别和权力结构展开多元探索。《夫人她专治不服》凭借“女 A男O”的反差人设崭露头角,女性角色在叙事中占据强势主导地位,男性角色则呈现出被驯服与依赖的状态,这使得“娇夫文学”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
审美风格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的突破。《朱雀堂》融入了浓郁的中式恐怖美学,以深灰与墨绿作为基调,点缀猩红细节,将冷光凶案场景与民俗仪式感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民国惊悚氛围,打破了“千剧一面”所带来的视觉疲劳。
短剧在内容层面的创新突破,得益于对社会议题的深度融合。《十八岁太奶奶》在“女性龙傲天”题材基础上,融入跨代亲情、家族羁绊以及科技报国等主题,广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前一直相对沉寂的男频短剧也实现了集体性突破,代表作《一品布衣》《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将叙事核心从“战神归来”“屌丝逆袭”转变为“家国叙事”与“寒门仕进”,精准契合男性观众对事业、身份以及家国情怀的深层需求。
从流量争夺转向质量竞争
暑期档已然成为各大平台借助政策调整来竞逐优质内容的关键时期。红果、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纷纷出台新政策,通过提高保底金额、提升分成比例、设置高额奖金等举措,激励优质内容与原创剧本的开发,引导行业从流量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
红果短剧于8月推出重磅新政,将最高保底金额提升至20万元,分成比例提高到40%,并严厉打击抄袭行为,明确表达“零容忍”的态度,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7家剧本工作室加入。这一“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通过高额激励绑定优质创作者,同时以版权集中管理和细化评级体系规范行业行为,旨在构建分层清晰、健康且可持续的创作生态。
快手于6月关停短剧小程序业务,使第三方付费短剧全面回归平台原生链路,将重心转移至自有APP“喜番”及免费模式。这一战略之举,虽舍弃了部分流量,但强化了对内容质量与分发机制的掌控力,更契合长期生态建设的需求。
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也先后对分账策略进行了升级,二者的方向高度契合:均显著提高了对独家优质内容的激励力度。具体而言,爱奇艺为获得全球独家授权10年的作品提供最高35%的阶梯分账激励;腾讯视频则针对S+级作品推出“优秀作品激励”以及“深度合作厂牌激励”。
同时,这两家平台都把“会员有效观看时长”当作分账的核心指标,降低了“拉新”的权重,以此引导创作者关注内容黏性和长期价值。
此外,腾讯视频为优质剧本提供最高22万元的激励,爱奇艺将70%以上的收入分配给片方,这充分彰显了平台对创作源头的高度重视。
总体而言,2025年暑期档短剧行业的政策调整,彰显出平台正通过激励机制优化与规则体系重构,推动内容品质升级。未来,具备精品制作能力、能够适应新分账规则且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创作者,将在新一轮行业格局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