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剧 / 正文

92岁游本昌与红果短剧达成战略合作,幕后玩法值得收藏!

9月23日,演员游本昌在微博发布了一张微短剧《济公之冒牌降龙》的海报,上面写着他将担任该剧的艺术指导一职。随后,@济公之冒牌降龙 官博转发了这篇微博,配文称:“我们的‘定海神针’来啦,坐等好戏开场。”

IMG_256

《济公之冒牌降龙》海报

9月23日,在郑州举行的微短剧大会上,游本昌女儿游思涵宣布,游本昌已经跟红果短剧达成协议。她表示:“我们已经与红果短剧达成战略合作,在济公首播40周年,将以意料不到的方式出现。”

IMG_257

而未能出席大会的游本昌本人,则发来一段VCR,他说:“从过去传统的表演形式,一步步发展到如今多元的创作格局,我想只要是优秀的作品,每一种形式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所以我也想要尝试一下,看看自己还能不能演一下短剧。目前我正在跟红果短剧一起,筹备济公主题的精品短剧。我不但可以参演,而且还可以以数字人的方式,还原年轻时候的济公。对我而言,这也是一种全新的奇妙的体验。”

IMG_258

网络微短剧公众平台特约评论员、北京电视艺术促进会理事、全国首部全民共创式互动文旅短剧《我在山西拍短剧》导演彭继磊(微信ID:FantasyP)表示游本昌与红果短剧的战略合作揭示了经典IP价值重构的三重突破范式:

其一是表演艺术家以90岁高龄主动拥抱数字技术(通过数字人还原年轻济公),展现传统表演艺术与前沿科技融合的勇气;

其二是经典角色在微短剧载体中的"轻量化重生"尝试(济公首播40周年以短剧形式回归),证明经典IP需要根据媒介特性进行叙事重构;

其三是代际传承的产业价值(游思涵代表父亲进行商务合作),标志着经典IP运营正从个体艺术家时代转向家族化、体系化运作。

这给行业三重启示:对短剧从业者而言,精品化需要借力经典IP的文化势能;对经典IP持有者来说,数字技术是打破时空限制的密钥;而对老艺术家群体,游本昌示范了如何通过"艺术指导+数字参演"的双重身份实现艺术生命的延续——这种合作模式本质上是在解构"经典只能怀旧"的思维定式,用技术手段搭建起跨越代际的审美对话桥梁。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