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动她一根汗毛,我让你从整个家族里消失!”
“这张卡里有一百万,拿走!我们的关系到此为止!”
“少爷可是京城神一样的存在!”……
这些狗血台词不知你是否听过?
没错,这些都是两三年前热门短剧里的经典桥段。
早在2024年度的在线视频APP月活跃用户规模TOP10里,短剧APP已位居第六位。
在第三方数据平台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里显示,红果短剧APP在2024年12月的月活用户规模达1.58亿,月活直逼优酷APP,差距不到3000万。
而在今年六月,红果短剧APP月活已达2.1亿,力压月活刚过2亿的优酷APP。
短剧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一两分钟一集的时长,强转折点的剧情,让竖屏小短剧从一方横屏长剧里杀出重围。
剧情推进迅速,省略了冗长的情节发展,缩短了冲突酝酿至爆发的时长,短时间内给观众带来快节奏的情感体验。
“有反转,必爆款”,反转表现为从一种情景转向为相反的另一种情景,或者人物身份与命运向相反方向的转变。观众在观看时会对剧情产生一定的预期,而这种反转刚好打破了这种预期,使观众感到震撼和惊讶。
红果短剧app爆款女频反转类型作品
与此同时,短剧打破“横屏”剧惯例,采用“竖屏”的方式放大视觉效果,多采用中心式构图,人物更为集中和突出,打造绝佳的视觉冲击力。
在听觉方面,短剧擅长以视听结合的手法强刺激观众的感官。例如,突然放大的声音配合直白具有冲突性的台词,大起伏的动作搭配刺耳的音效(扇耳光、摔酒杯等),在情绪被放到最大时搭配上恰到好处的热门音乐,持续不断地向观众输送感官刺激与强烈的情绪体验。
巧妙通过“造梦”机制提供情绪价值,让现实困境以圆满愉快的方式解决,让现实中的小人物看得到理想自我的呈现,让现实中的梦想得以在短剧中实现。
大多为圆满大结局的爆款短剧
节奏快、转折多、爽感高、情绪价值到位,这个充满吸引力的乌托邦世界的确带给观众别样的快乐。
短剧除了爽,问题在哪里?
短剧是最懂得如何让观众“意满离”的。
无论是惩恶扬善的复仇,还是摇身一变的逆袭,在本质上都是“恶人欺负主角-主角受委屈-主角强势回归反击”重复剧本。
作为如今消费社会下的典型文化商品,其生产逻辑依旧是工业化流水线式体系。
早期低成本小短剧存在的叙事逻辑断裂、演员演技“炸裂”、剪辑手法粗糙等问题如今依旧存在。单一热门剧本爆火后重复拍摄也加深了审美疲劳的问题。
同ip“一本多拍”
一方面,爽感化变身的剧情使价值观世界观架空,导致对现实社会矛盾视而不见;另一方面,为追求流量用大尺度、低俗画面吸引观众或用“以暴制暴”、“霸总救赎”等不良价值观引导观众脱离现实问题去面对现实矛盾,从根本上瓦解了短剧作为文化商品所承担的社会意义传递功能。
短剧的未来在哪里?
随着广电总局、行业协会、播出平台等多方监管和引导,今年各平台已下架多部违规微短剧。
广电总局明确规定,未经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线传播。微短剧行业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向规范化发展的转型阵痛期。
近两年, 微短剧商业模式发生两大核心变化: 发行从以投流为主转向投流与自然推荐并行, 变现从付费充值为主转向充值与广告并行。
在剧情方面,随着观众口味的转变,大热剧关键词也逐渐从“霸总”、“救赎”、“结婚”转变为“自我价值实现”、“平等”、“离婚”等,反映出观众的情感需求从激化冲突、阶级碾压, 转向对温情共处与理性沟通的渴望。
近期爆款短剧主打“细水长流”
“狗血”也不再是能够概括热门短剧的单一名词。
而除了言情、种田等类型的消遣型短剧以外,国家广电总局推进 的“微短剧+”行动计划拓展微短剧在文旅、 非遗、 科普、 普法、品牌等领域融合应用,推动了中国文化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传承与发展。
结语
2025年, 中国短剧行业正在经历从“流量驱动”向“内容驱动”、从“野蛮生长”向“系统化进化”的深刻转型。
从现今的爆款短剧来看,正向的价值观和理性的处事方式在“短国”已慢慢回归。这让我们明白唯有在规范中寻找活力, 在精耕中追求突破, 行业才能真正实现从爆款迭代到可持续增长的跃迁。
未来,希望“短国”能够给观众呈现更多“细糠”。
参考文献:
[1]王厚香,高川云.消费社会背景下网络微短剧的快感生产机制和发展反思[J].传媒与艺术研究,2025,(02):33-40.
[1]王小月.微短剧将按下品质升级加速键[N].中国消费者报,2025-08-29(004).DOI:10.28867/n.cnki.nxfzb.2025.002712.
[1]邓萌.2025年1-5月中国短剧市场发展报告[J].中国电影市场,2025,(09):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