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短剧 / 正文

村民集体“跨界”当演员?滩底村正上演“乡村振兴短剧大戏”!

她不仅在荔枝林里忙碌,还在自己熟悉的村屋里,和专业演员对戏。从最初忍不住笑场,到如今能一秒入戏,王友香笑着说:“咱现在也是‘老戏骨’了!这不仅是演戏,更是宣传咱家乡,我乐于参与!”

王友香的“演员生涯”,是滩底村一场华丽“变形记”的缩影。这个曾经产业单一、守着千年古荔园却不知如何“出圈”的小村庄,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火出圈的“三农微短剧第一村”。村民集体“跨界”,古荔园变身天然影棚,家乡故事被搬上屏幕,吸引了全网超千万次的围观。当最土的乡村遇上最潮的微短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看看他们如何用镜头,拍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赛道”!

IMG_257

在滩底村,像王友香这样的“兼职演员”比比皆是。他们的日常是“农忙时伺候荔枝树,农闲时钻研剧本”。一开始,剧组进村是件新鲜事,村民们围观看热闹,被拉去当群演时还会害羞、笑场。但很快,事情起了变化。

“一开始觉得好玩,后来发现这是门学问。”一位村民在休息间隙跟我们聊起来,“怎么走位,怎么看镜头,情绪怎么表达,导演都会耐心教。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上过镜’,茶余饭后聊的都是‘你今天演了什么角色’。”

他们不再是乡村发展的旁观者,而是直接的参与者、讲述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演绎自己熟悉的故事,这种“本色出演”反而成就了微短剧里最真实、最动人的部分。

走进今天的滩底村,你会发现这里就像一个大型的、开放的“影视基地”。

IMG_258

曾经的古荔园,如今是仙侠剧里“荔枝仙”降临人间的绝佳取景地;普通的农房,经过“微改造精提升”,统一成岭南风格的外立面,瞬间有了年代剧的质感;新打造的高凉婚俗广场、唐风驿站、古法烘干坊……18类特色拍摄场景散落村中,一步一景,皆可入画。

“这里太方便了!”一位来自外地的导演感叹,“我们需要乡村的、古朴的、甚至带点奇幻色彩的景,在滩底村走一圈,基本都能找到。而且服务中心能快速协调群演和资源,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成本。”

村庄本身,从一个静态的生活空间,转变为一个充满叙事可能的“动态片场”。这种转变,不仅吸引了剧组,更吸引了无数前来“打卡”的年轻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快来滩底村,偶遇拍戏现场!”“这个村简直长在我的审美上,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量变引起质变。从广东首部“三农”微短剧《化州化橘红,天下第一红》在这里首发,到“粤港澳(茂名)三农短剧拍摄创作合作区”在此挂牌,滩底村的微短剧产业按下了加速键。

无数的作品陆续呈现:讲述了新时代知识青年返乡创业,用智慧和汗水带动荔枝产业升级的《荔乡新梦》,是滩底村本土原创的“破圈”之作。将古老的荔枝文化与奇幻元素结合,讲述了凡人少年与“荔枝仙”千年情缘的《荔仙千年宴》,聚焦三代荔枝女,展现她们用汗水和智慧助力新农村发展奋斗历程的《苦尽甘来遇见荔》。

百余部作品“百花齐放”,滩底村已接待了近200个外来剧组,与30多家制作机构达成合作。意味着滩底村的故事,正通过小小的屏幕,传遍大江南北。

微短剧的“火”,直接点燃了滩底村的“经济引擎”。

村民增收:群演有报酬,场地租赁有收入,自家农房可能被选为拍摄点。“美丽庭院”真正转化为了“美丽经济”。

特产“带货”:剧中人物喝的荔枝蜜、吃的桂圆干,都成了网友争相搜索的“同款”。特色农产品的销量显著提升,村民实现了“足不出户,产品卖全国”。

文旅融合:游客因为微短剧而来,想亲眼看看剧中的场景。环湖生态民宿、非遗体验工坊、智慧助农直播间随之兴起,形成了“拍戏沉浸+文旅体验+在地消费”的全域生态圈。

滩底村的改变,最动人的部分在于“人”的改变。微短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连接世界的舞台,让古老的村庄在数字时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自信。这波“操作”,属实是赢麻了!

IMG_259

IMG_260

滩底村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组合拳”。这颗小荔枝是如何借助微短剧,完成一场惊艳“破圈”的。

“爆款”的背后,是广东省和高州市一系列给力的政策。

IMG_261

广东省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强调“因地制宜”,这给了高州市大胆探索的底气。他们没有选择大拆大建,而是选择了最适合滩底村的路径——文化创意赋能。

高州市出台了专项措施,构建了从创作、拍摄、制作到传播的全链条扶持体系。最“硬核”的是,设立了每年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对优质内容进行实质性奖励。这相当于给创作者们发了一个“大红包”,极大地激发了创作热情。

茂名(滩底)微短剧经济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群演调度、设备支持、道具租赁、差旅食宿……剧组只需要专注创作,其他杂事村里“包圆了”。

光有政策还不够,村子本身得“能打”,滩底村进行了一场彻底的“形象管理”和“功能升级”。

采用“三统一”“四工序”的方法,对180栋农房外立面进行改造,形成了风貌统一的岭南风格建筑群。这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给影视拍摄提供干净、协调、有特色的背景板。

村庄主动打造了18类特色拍摄场景,从荔枝古法烘干坊到高凉婚俗广场,再到唐风驿站……这就像一个为微短剧定制的“大型实景素材库”,满足了不同类型剧集的取景需求。

申报建设省级网络视听产业园区,这意味着滩底村不是在搞“一锤子买卖”,而是以长远眼光,要将微短剧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来运营。

内容是微短剧的灵魂。滩底村的微短剧之所以能吸引人,在于它找到了乡土故事的“年轻化”表达方式。

故事源头深深扎根本土。荔枝保鲜的技术攻关、返乡青年的电商创业、村民的日常奋斗……这些真实的故事本身就充满张力,比虚构的剧情更能打动人心。

小众的非遗技艺,在微短剧里成了“流量密码”。八音锣鼓的铿锵、高凉婚俗的热闹、单人木偶戏的精妙,被巧妙地融入剧情,让年轻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不知不觉“种草”了传统文化。

无论是返乡创业的激情、守护传统的执着,还是邻里之间的温情,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是连接屏幕内外最坚固的桥梁。

滩底村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微短剧当成一个孤立的产业,而是作为一个核心引擎,拉动整个乡村生态的升级。

+文旅:独特的影视化场景和乡村美学,成为吸引游客的“磁石”。游客来此,既能体验“片场”氛围,又能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带动了民宿、餐饮等行业发展。

+电商:智慧助农直播间就设在村里,微短剧带来的流量可以直接转化为农产品的销量。“剧播带货”模式跑通后,形成了“内容吸引关注-关注带来流量-流量转化销量”的完美闭环。

+非遗/文创:非遗体验工坊让游客不仅能看,还能亲手体验。微短剧成了非遗最好的“广告片”,而非遗体验又丰富了旅游的内容,相互赋能,相得益彰。

滩底村的模式,它用政策的“巧劲”、硬件的“底色”、内容的“内核” 和产业的“协同”,编织了一张强大的生态网。这颗名叫“滩底”的荔枝,之所以能如此香甜,是因为它的根,深深扎进了融合发展的肥沃土壤中。

IMG_262

当滩底村凭借微短剧崭露头角时,它思考的已经不仅仅是制造下一个“爆款”。而是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滩底故事宇宙”,并为全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范式。

意识到内容和人才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州市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快速推进。在2025年9月23日举办的“微剧映三农·荔乡庆丰收”系列活动上,一系列重磅举措落地。

高州市政府与央视网等权威媒体、高校、影视协会现场签约。这意味着,滩底村的微短剧将获得更专业的制作指导、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和更前沿的理论支持。

IMG_263

三农微短剧联合创作工作室、三农微短剧创作研究院和三农微短剧国际创作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三驾马车”将汇聚顶尖人才,专注于内容研发、理论研究和国际传播,为产业注入持续的智力支持。

IMG_264

正式启动广东高州“果乡杯”三农微短剧剧本全球征集大赛。打破了地域限制,向全球创作者征集好故事,确保内容源头活水不断。

在同期举办的“三农”微短剧创作发展思享会上,来自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坐在一起,脑暴激荡。

IMG_265

如何保持地区特色? 避免同质化,深挖高州独有的荔枝文化、冼太夫人文化等IP,让“滩底故事”无法被复制。

如何实现品牌长效建设? 不仅仅是拍几部剧,而是要通过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将“高州三农微短剧”打造成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文化品牌。

如何平衡商业与艺术? 在追求流量和收益的同时,不放弃对内容品质和人文关怀的追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滩底村的“解题思路”为何能复制?

滩底村的实践,为全国成千上万的乡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

轻资产运营:更多依赖于文化创意和人力资源,启动门槛相对较低。

活化内生动力:它激活的是乡村内部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和人力资源,让发展源于内部,更具可持续性。它让乡村一跃进入数字经济的快车道,直接面对最主流的消费群体和市场。

文化自信的建立: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乡村重新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这种精神层面的富裕,比物质富裕更为深远。

滩底村的探索,其意义早已超越一村一镇。在全球化、数字化的今天,如何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尤其是充满活力的当代中国乡村故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滩底村的“三农”微短剧,就像是一个专门讲述中国乡村振兴故事的“频道”。它用最通俗易懂、最具有情感冲击力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生机与变革,农民们的智慧与梦想。当《荔仙千年宴》展现东方美学,当《苦尽甘来遇见荔》传递奋斗精神时,它们都是在进行一场生动的文化传播。

从村民王友香的笑容,到滩底村的华丽变身,再到高州市的系统性布局,我们看到了一个由微短剧这颗“火星”点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这不仅仅关乎经济收益,更关乎人的尊严、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的未来。

滩底村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可以有千万种可能。 最重要的,是勇敢地拥抱变化,真诚地讲述自己,并用智慧和汗水,将脚下的土地,变成梦想可以开花结果的地方。

每一个乡村,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故事,都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