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贾毅解构短剧出海:情感叙事如何成为全球市场通行证

为什么源自中国的短剧能在全球市场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为什么"爽剧"模式能够跨越文化鸿沟,直击不同国家受众的内心?这些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文化传播密码?在近期人民网对枫叶互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贾毅的专访中,这些问题得到了独特且深入的解答。贾毅及其团队打造的ReelShort平台,正是这场短剧出海浪潮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贾毅在采访中分享了他的核心洞察:虽然世界各地的文化背景各异,但人类的情感本质是相通的。ReelShort的成功,正是基于对情感这一"世界语言"的精准把握。通过精心构建的情绪叙事和节奏控制,ReelShort打造出了一套跨越文化壁垒的内容体系,让不同国家的用户都能在短剧中找到情感共鸣点。

IMG_256

这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容策略,使ReelShort在欧美市场取得了突破性成功。平台通过精准捕捉人类共通的喜怒哀乐,用视觉化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让观众在几分钟内就能经历完整的情感体验。这种直击内心的内容创作方式,正是ReelShort能够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

然而,这一突破性成功的背后,是一条充满挑战的探索之路。枫叶互动团队从硅谷起步,早期专注于互动小说与文学领域,始终寻找中国故事全球传播的有效路径。短剧的出现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探索过程充满挑战。连续六部作品的失败几乎耗尽公司资源,直至2023年ReelShort一部现象级作品的出现,才彻底扭转了局面,验证了中国短剧出海的商业模式。

在人民网的专访中,贾毅进一步剖析了这一成功背后的深层逻辑。他指出,短剧的全球适应性源于其情感叙事逻辑。与传统影视依赖文化语境不同,短剧通过高度提炼的情绪单元——如逆袭的畅快、背叛的愤怒、真爱的喜悦——构建了一套跨文化传播的通用语法。这种基于人类情感共性的内容范式,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突破口。

这种情感语法体系的建立,恰恰印证了枫叶互动独特的创新理念。在这里,创新不是KPI,而是一种集体性格。贾毅常说,“我们不是在追逐热点,而是在寻找下一片海。”这种信念使得ReelShort从第一天起就选择走更难的路:不做内容的搬运工,而做叙事的破壁人。从决策者到一线创作者,“还能怎么不一样”已成为团队的习惯性质问——也正是这种自我追问,推动着短剧从情绪快餐走向具有审美尊严的艺术载体。

贾毅始终相信,短剧的终极潜力远未被释放。现有的作品仅仅打开了叙事可能性的一扇窗,而窗外还有无数未被讲述的故事、未被呈现的文化切片、未被融合的艺术语言。短剧终将跨越“段子剧”的初级阶段,成长为一种独立且能够滋养更大创作生态的内容品类。它或许会重新定义我们如何理解“故事”,甚至重塑这个时代的视觉人文经验。

IMG_257

在贾毅看来,短剧领域依然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创作沃土。他认为,当前市场上呈现的作品仅仅揭开了情感表达领域的序幕,仍有大量未被触及的叙事维度和艺术形态等待挖掘。随着叙事语言的持续革新和制作技术的不断升级,短剧正逐步突破单纯娱乐产品的界限,向具有审美价值和情感深度的艺术载体演进。贾毅还特别强调,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中国创作团队凭借对情感叙事的敏锐把握和创新勇气,正在国际内容生态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全球观众带来全新的叙事体验和审美范式。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