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短剧用户规模突破10亿、周渗透率超50%(秒针2025年8月受众调研),这一碎片化内容形态已从娱乐领域延伸至品牌营销核心阵地。据秒针系统调研,超65%的品牌已应用或计划应用微短剧营销,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实际价值,成为行业核心命题。在中国广告协会指导下,秒针系统发布《2025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结合50家广告主与1600份受众样本数据,提炼出“流量、内容、资产”三大核心策略,为品牌提供可落地的行动方案。
01·微短剧品牌营销的三大核心策略框架
经过两年多的市场探索,微短剧品牌营销已脱离“野蛮生长”阶段,形成以“流量、内容、资产”为支柱的策略体系。三者分别聚焦“平台选择”“内容匹配”“长期沉淀”,覆盖品牌从短期曝光到长期价值构建的全需求。
流量策略:以“规模曝光+快速转化”为目标,最大化利用平台流量能力,精准触达潜在客群;
内容策略:通过品牌与剧情的自然融合,传递核心价值,提升用户好感度与品牌美誉度;
资产策略:精选与品牌内核契合的题材及合作形式,沉淀专属内容IP,构建长期竞争壁垒。
02·三大策略的实操路径
流量策略:精准选平台,抓牢核心入口
品牌选平台需围绕“规模、匹配、定向”三大核心,结合不同平台优势布局:
明确核心选择标准
平台用户规模与活跃度(81.6%广告主优先考量)、受众画像匹配度(57.1%广告主关注)、精准定向能力(57.1%广告主提及)是关键。例如短视频平台以63.8%的品牌合作占比成“基础盘”,微短剧APP低线城市用户占比63.2%,适配下沉市场品牌。
善用平台差异化优势
长视频平台(爱奇艺“微剧场”、芒果TV“大芒计划”)适合绑定独家IP;短视频平台(抖音“短剧卡”、快手“星芒短剧”)案例丰富,可复制成功经验;微短剧APP(红果短剧、番茄小说)题材多元,“重生”“穿越”类剧目占比超50%,适合垂直领域探索。
关注增量趋势
2025年2-8月,微短剧APP受众周渗透率增长18.5个百分点,成为增速最快渠道,如拼多多“多多短剧”以“新剧5万元激励”吸引超200家机构入驻,品牌可将其作为增量阵地。
内容策略:分阶段把控,实现深度共鸣
品牌需分“播出前、播出后”把控内容质量,提升营销效果:
播出前:聚焦“硬件”筛选
以内容立意深度(74%广告主优先)、受众匹配度(70%广告主关注)、价值观契合度(68%广告主考量)为核心。例如年代剧《家里家外》凭借“温情重组家庭”立意,助植入品牌获“有温度”联想;同时需评估演员与制作班底,长剧演员参演剧目首播热度高40%。
播出后:借势“口碑”放大
受众播出后对“口碑”“热度”关注度分别上升5位、2位,品牌可追投热点话题(如《夫妻的春节》植入品牌借#女性婚姻议题#提升点击率25%)、联动KOL二次创作(韩束联合“姜十七”团队获5000万播放),沉淀UGC内容。
资产策略:题材与权益双管齐下
题材选择:稳中求进
主流题材(都市85.1%、家庭情感53.2%、职场38.3%)为基础盘,同时跟进新兴题材——甜宠、奇幻/玄幻受众喜爱度排名+17,穿越排名+15,如OLAY借甜宠剧触达年轻群体,京东物流以“穿越”题材突出“时效”优势。
权益组合:协同增效
内容植入是核心(91%广告主采用),硬广包装(40.4%占比)为辅助,同时发力社交合作(接受度上升快)与互动电商(回忆度27.9%)。例如三九胃泰借剧情植入传递“养胃”卖点,用户记忆度36%;韩束在剧集中设“边看边买”入口,转化率超5%。
03·秒针赋能:全周期科学支持
微短剧营销已进入“价值精耕”阶段,秒针系统依托11年数据积累(2000+节目、3000+品牌案例),提供全链路支持:
投前洞察:输出题材人群画像与行业基准值,筛选高匹配剧目;
投中监测:覆盖主流平台,每周记录20+权益曝光;
投后评估:通过SEI指数从传播力、影响力、转化力量化效果。
04·微短剧营销的下一个增长点
2025年,微短剧不仅是“内容赛道”,更是品牌“增长赛道”。从流量精准布局,到内容深度共鸣,再到资产长期沉淀,品牌需以“策略为导向、数据为驱动”,才能在这一领域实现可持续增长。
后续,秒针系统还将发布“微短剧行业创新趋势”“中国微短剧出海观察”等系列报告,持续探索微短剧生态的更多可能性。期待与行业伙伴携手探索长效增长路径,共同挖掘微短剧的长期价值。